常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常州为路,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武进、晋陵二县 (同治今江苏常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无锡、江阴、武进、宜兴等市县地。至正十七年 (1357) 朱元璋改为常州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置,治晋陵、武进二县(今江苏常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常州、无锡、江阴、宜兴、靖江、武进等市地。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为府。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常州为路,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武进、晋陵二县 (同治今江苏常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无锡、江阴、武进、宜兴等市县地。至正十七年 (1357) 朱元璋改为常州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置,治晋陵、武进二县(今江苏常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常州、无锡、江阴、宜兴、靖江、武进等市地。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为府。
即今辽、吉两省境鸭绿江支流浑江。明《全辽志》 卷1: 鸭绿江 “ (辽阳) 城东五百三十里。又名马訾水。源出靺鞨长白山,水色如鸭头,故名。由夹州城西南流与秃鲁江合流,至艾州与婆猪江同流入海”。
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蓬南场在 “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通合州、定远大道”。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人口3940。因
满族的自称。“满洲” 一词,在满族的早期文献 《满洲实录》、《清实录》 中均有记载,皆作为部族和民族,不是地区名称。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一带。乾隆 《满洲源流考》 卷1: “满洲本部族名。恭考发祥
明洪武二十年 (1384)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玄钟。清顺治十四年(1657)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南玄钟村。属镇海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倭
故地在今印度卡奇湾北岸蒙德拉一带。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曼陀郎,国界西北隔,与波宁接壤。壤瘠,宜种麦。”
一名庄周台。在今安徽凤阳县东二十里。《元和志》卷9钟离县:“庄周台在县南七里。濠水经其前,庄子与惠子观鱼之所, 又曰观鱼台。”
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水经·赣水注》:“赣水北出,际西北历度支步,是晋度支校尉立府处。步即水渚也。” 《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度支步 “在新建县西北…… 《县志》,度支步在县西北五里”。
又作润陂市。北宋置,属进贤县。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七十里。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
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北长白山,鸭绿江源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鸭绿江“发源处曰白山派子(白头山下三十里),双峰矗立,水流其间,土名江掌。韩人谓之张弓棒。水自峰间悬下成瀑布,深二丈许”。
在今河南义马市东十四里石佛村。原有白鹿寺,武周圣历元年 (698) 改名鸿庆寺。石窟始凿于北魏,唐代续凿。现存六窟,五、六两窟没入土中。其中四窟半埋土中。第一窟平面近方形,有中心塔柱,柱上雕刻多已剥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