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东山。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舆地纪胜》卷116化州:东山“起于高凉,至本州城外,拱于州治之左”。《方舆纪要》卷104化州:千秋山在“州东南二里,去罗州二里,横亘如屏”。
元置,在今湖北宜城市南蛮河东岸。
明洪武二年(1369)置,属寿阳县。在今山西寿阳县东二十里芹泉村。清改属盂县,有巡司驻此。
①南朝梁置,属韶阳郡。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西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阳宁县。②南朝梁侨置,为沛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名斛城县。③北周改绥化县置,
即今越南北部河北省之北宁县。《清史稿·越南》:光绪十年(1884),法国侵略者攻占扶良,“进逼北宁,黄桂兰、赵沃败奔太原”。
唐至德二载(757)改江油郡置,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市、青川县部分地。乾元元年(758)改为龙州。唐至德二载(757年)以江油郡改名,治江油县(今四川
又称祐国寺塔。在今河南开封市区内东北隅。明李濂 《汴京遗迹志》 卷4: “宋仁宗庆历中,开宝寺灵感塔毁,乃于上方院建铁色琉璃砖塔。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俗称铁塔寺。” 明 《如梦录》: “层层俱有
在今西藏索县东南军巴附近。藏语意石头部落的下方。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当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或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资治通鉴》:南齐永明十年(492),魏以怀朔镇将阴平王(拓拔)颐等分三道伐柔然,“中道出黑山,东道趣土卢河,西道趣侯延河。军过大碛,大破柔然而还”。
又作贝丘、沛丘。春秋、战国属齐。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左传》:庄公八年(前686),“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史记·楚世家》:顷襄王十八年(前281),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对顷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