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寺头镇

寺头镇

①即今江苏无锡市北十里寺头村。因有保宁寺而得名。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无锡县图:北有寺头镇。

②即寺前镇。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里寺前镇。


在山东省临朐县西部。面积153.6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寺头村,人口 1200。因村中演德寺为附近红门寺、予部寺之首,故名。1952年为临朐县第六区,1956年改称寺头区。1958年成立寺头公社,1984年置寺头镇。2001年吕匣镇并入。寺头石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黄烟,养蚕业为传统副业。特产香椿、柿饼、板栗、丹参、枣仁、全蝎。矿产有石灰石、金、银、铜、铁、宝石等。有林场、金矿、铁矿及量具、建材、挂毯、餐具、铝合金等厂。临九、五寺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西明门

    魏晋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面正西一门。汉称雍门。魏晋改为西明门。《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三年(309),汉刘聪攻洛阳,“屯西明门”;五年(311)刘聪攻洛阳,刘曜“自西明门入屯武库”,皆此。在今河

  • 安戎城

    唐仪凤二年(677)筑,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西地鹧鸪山东侧。一说马尔康县东境。吐蕃陷而据之。《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剑南节度使王昱筑两城于其侧,顿军蒲婆岭下,运资粮以逼之。吐蕃大发兵

  • 高川镇

    清置,属交河县。即今河北沧县西南六十里高川乡。有把总驻守。在陕西省西乡县东南部。面积163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下高川,人口910。地处父水河川道,故名。1996年上高川、下高川、柏林三乡合

  • 河北道

    ①唐贞观元年 (627) 置,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因在黄河以北,故名。开元后治所在魏州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北京、天津二市及河北、辽宁大部,河南、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②191

  • 勿斯里国

    或译作密徐篱、迷思耳、密昔儿、密乞儿、米昔儿、密思儿。即今非洲之埃及。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勿斯里国属白达国节制。……管下一十六州,周回六十余程。”《明史·西域传四》:“米昔儿一名密思儿。永乐中

  • 三江镇

    ①北宋置,属资阳县。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南四十里三冈场。②北宋置,属应灵县。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四十里三江镇。《舆地纪胜》卷160荣州:三江镇“在应灵县”。在附近小山上有南宋孝宗壬午年(1162)建楼阁式十

  • 东布特哈

    又作布特哈东路总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博尔多(今黑龙江省讷河市)。宣统二年(1910)改置讷河直隶厅。

  • 风门坳

    在今广西桂平县北。清咸丰元年(1851)七月下旬,太平军兵败猪仔峡、双髻山,转守风门坳。八月初一日夜,清将向荣乘大雾迷漫,率兵三路进攻风门坳,太平军失利。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北。清咸丰元年(185

  • 慨口城

    即昌邑城。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续汉书 ·郡国志》 刘昭注: 海昏侯国 “在昌邑城。《豫章记》 曰: 城东十三里,县列江边,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

  • 四祖寺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三十里。《清一统志·黄州府二》:四祖寺“在黄梅县西北双峰山,亦名正觉寺。唐武德间建。为四祖道信禅师道场”。今存唐毗卢塔、鲁班亭,元灵润桥,清四祖殿、慈云阁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