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寺前镇

寺前镇

亦名寺头镇。北宋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清一统志·同州府二》 引《县志》:“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即寺前镇。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名曰遵义堡。”


(1)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2.98万。镇人民政府驻麒麟村,人口720。镇以寺前河得名。1949年为寺前乡,1961年为寺前公社,1984年复为寺前乡。1992年马龙乡、佛图乡并入置寺前镇。地处大别山区。产稻、小麦、甘薯、茶、桑。有茶叶初制、粮油加工等厂。有公路接105国道。佛图山佛图寺为晋时佛图澄僧所建。(2)在湖南省辰溪县境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人口790。明代为古驿道之铺站,其后山有寺,故名。1958年建寺前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置镇。主产稻、玉米。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等矿。湘黔铁路经此设站,省道穿过全境。(3)在陕西省澄城县东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人口 4210。宋景祐年间,因位于太云寺前改名寺前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徐效贤筑堡御敌,因地处遵教里和仁义里之间,改名遵义堡。清雍正《陕西通志》载已设寺头镇,后复名寺前镇。1950年设寺前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苹果、烤烟。有农具、机砖、食品等厂。为大荔、澄城、合阳三县交界处农贸集市。有公路通渭韩公路。


猜你喜欢

  • 第一河

    即今山西蒲县南之昕水河。源于县东北,南流至乔家湾西折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41蒲县:第一河 “在县城西。源出赵城县之七佛峡,流经此,又西至大宁县界,入于大河。以山溪众水所宗,因名”。

  • 珀玕墟镇

    即今江西南城县东北五十五里沙州镇驻地珀玕。《方舆纪要》 卷86建昌府南城县 “日潭镇” 条下: 白玕镇 “万历八年增设巡司,九年改置”。

  • 营阳郡

    ①三国吴甘露元年 (265) 分零陵郡置。《元和志》 卷29: “以郡在营水之南,因为名。”寻废。东晋复置,治所在营浦县 (今湖南道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等县地。南朝梁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

  • 女坟湖

    在今江苏吴县西北。《越绝书·吴地传》:“阖庐子女冢,在阊门外道北。下方池广四十八步,水深二丈五尺。池广六十步, 水深丈五寸。”《吴地记》:坟“后陷成湖,今号女坟湖”。《寰宇记》卷91引《郡国志》云:“

  • 悬山岙 (嶴)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清顺治十七年(1660),张煌言抗清失败,结茆悬山岙,康熙三年(1664)被俘。

  • 平原国

    东汉永宁元年(120)改平原郡为平原国,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为平原相。”即此。建安十一年(206)改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

  • 嗄唠别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北,北投区西北约四里。原为高山族平埔人嗄唠别社,亦作小八里坌社。

  • 黄山门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七十里孟河东黄山。《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金坛县: 黄山,“ 《江防考》: 黄山门在包港江心,水流湍捍,盗贼出没之地,又当镇、常郡之交,上下了望,几及百里,实京口之门户也”。

  • 茶卡盐湖

    一称茶卡盐池,在青海乌兰县东南。为著名盐产地之 一。“茶卡”,藏语意为 “盐堆”。民国许公武 《青海志略》: 达布逊湖 “一名盐池,周百余里,产青盐,即茶卡盐池,青海蒙古及番族皆仰食于此”。藏语意为“

  • 上洛山

    在今江西兴国县西南四十里。《隋书·地理志》南康郡南康:“有上洛山。”《寰宇记》卷108虔州赣县:上洛山,“《舆地志》云,虔州上洛山多木客,乃鬼类也。形似人,语亦如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能斫杉枋,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