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陵

安陵

①战国楚邑。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战国时楚王嬖臣坛之封邑。《战国策·楚策一》:“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编席, 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王大悦,乃封坛为安陵君。”《续汉书·郡国志》 汝南郡召陵县:“有安陵乡。”即此。

②即鄢陵。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村。《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公四十四年(前412),“伐鲁、葛,及安陵”。《正义》引《括地志》:“鄢陵故城在许州鄢陵县西北十五里。李奇云:六国时为安陵也。”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③西汉惠帝刘盈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接高陵、泾阳县二县界。《汉书·惠帝纪》:七年(前188)“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九月辛丑,葬安陵”。

④唐昭宗母王太后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二十五里。

⑤北宋三陵之一。宋翼祖赵敬之陵。在今河北保定市东南。


(1)古邑名。(1)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胶南市东北。(2)战国魏邑。又作鄢、鄢陵。在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曾为安陵君封邑。汉置为鄢陵县。(3)战国楚邑。又作鄢陵。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2)古陵墓。为西汉惠帝刘盈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猜你喜欢

  • 落屯县

    唐永徽元年 (650)置,属振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东北。《舆地纪胜》 卷127吉阳军引 《元和志》 云: “在落屯洞,因以为名。” 五代南汉时废。古县名。唐永徽元年(650年)置,治今海南省

  • 后土祠

    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北。《史记·封禅书》: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睢丘”。《水经·河水注》 载:“(汾阴)城西北隅脽丘,上有后土祠。”即此。明万历以后荣河一带遭河患

  • 野山关

    一名野厢关、野三关。明嘉靖年间置,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野三河东岸。《明史·地理志》 巴东县: “南有野山关巡检司,本治石柱,隆庆四年更名。”

  • 下九台

    即今吉林九台市。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头道沟屯,又九台边屯”。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下九台为吉长路线主要驿站。”1932年于此置九台县。1988年改设九台市

  • 迭蔑可儿

    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南锡林郭勒流域。《元史·特薛禅传》: “岁甲戌,太祖在迭蔑可儿时,有旨分赐按陈及其弟火忽、册等农土……申谕按陈曰: 可木儿温都尔、答儿脑儿、迭蔑可儿等地,汝则居之。”在今内蒙古自

  • 拉子

    即拉孜。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清高宗实录》 卷1333载,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六月辛巳,“军机大臣等议覆四川成都将军鄂辉等条奏收复巴勒布(今尼泊尔) 侵占藏地,设站定界事宜” 中称:“拉子地

  • 陈官屯

    ①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南二十五里陈官屯镇。在南运河东岸,为水陆交通要冲。清设陈官屯汛。②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三十里陈官屯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卢龙县图:东北有陈官屯集。

  • 雅砻江

    古名若水。亦作鸦砻江、雅龙江,又名打冲河、黑惠江、纳夷江。藏语雅曲。在今四川西部,为金沙江北支流。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四川甘孜、新龙、雅江等县,至攀枝花市东北三堆子注入金沙江。全

  • 洮安县

    1914年改靖安县置,属奉天省洮昌道。治所在白城子 (今吉林白城市)。1929年直属辽宁省。1950年改名白城县。

  • 小越市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六里小越镇。清光绪《上虞县志》卷18引《万历志》:小越市“在县(旧治丰惠镇)东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