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 (雲) 山
①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北九十里水洞乡境。《清一统志·保宁府一》: “唐贾耽曰: 兴元之南路通巴州,中有孤云山,行者必三日始达于岭。王子韶所谓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孤云山 “在廉水县东南百七十里”。
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孤云山 “在廉水县东南百七十里”。《清一统志 ·汉中府一》: 孤云山,“ 《府志》: 孤云山在褒城县南一百二十里。亦名两角山,通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于山顶绝高处,谓之孤云”。
①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北九十里水洞乡境。《清一统志·保宁府一》: “唐贾耽曰: 兴元之南路通巴州,中有孤云山,行者必三日始达于岭。王子韶所谓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孤云山 “在廉水县东南百七十里”。
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孤云山 “在廉水县东南百七十里”。《清一统志 ·汉中府一》: 孤云山,“ 《府志》: 孤云山在褒城县南一百二十里。亦名两角山,通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于山顶绝高处,谓之孤云”。
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双河关“当汝、洞二水间,故名”。
即楚辉。今新疆和硕县东曲惠乡。清《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五年(1845)二月初四日至曲惠,“有居民数十家,铺户数家”。
西汉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东南。三国魏为锡郡治,后属魏兴郡。南齐属齐兴郡。西魏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白河县东南。属汉中郡。三国魏、晋属魏兴郡。西魏废。
南宋宝祐四年(1256)建于马脑山,在今四川南川市东南九十里马嘴乡西北马嘴山。有建马脑山城摩岩石刻。民国《南川县志》卷2:马嘴场在“龙崖城西南三里。龙崖城一名马脑城”。
在今广东惠来县东。《方舆纪要》卷103惠来县:光华溪“在县东北一里。源出县东四十里释迦岭,西流经虎头山,至县南十五里,合神泉港入海”。
在今江西兴国县东北境。《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兴国县“长信泷”条下:衣锦泷“亦在县东。以乡名衣锦而名。岩石层起,如人跨马。谚云,龙下泷泷,舟楫莫当。盖在龙下川中。相近有狮子滩,以形似名”。
北魏孝明帝时置,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为鸿州。北魏置,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西魏改名鸿州。
亦名忠义场。即今四川资阳市南忠义镇。清光绪《资州志》资阳县:忠义场“去县五十里。即王二溪”。
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旧唐书·地理志》: 唐贞观元年 (627),宣汉县 “自和昌城移治新安,属通州”。
在今河北抚宁县北。《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附马寨营,在县北五十里,亦有小城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