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娄底市

娄底市

即今湖南娄底市驻地。旧属湘阴县,清置巡司于此。1960年始于此置娄底市。


在湖南省中部。面积8107平方千米(市辖区428平方千米)。人口403.8万(市辖区41.2万)。辖娄星区及冷水江、涟源2县级市和双峰、新化2县。市人民政府驻娄星区。明、清为长沙、宝庆府地。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解放初东部属益阳专区,西部属邵阳专区。1952年属邵阳专区,1968年属邵阳地区。1977年析邵阳地区北部置涟源地区,地区行政公署驻蓝田镇。1978年地区行政公署迁娄底镇,1980年娄底镇改娄底市(县级)。1982年底涟源地区改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撤销娄底地区和县级娄底市,改设地级娄底市;原县级娄底市改置娄星区;原娄底地区辖县划入地处湘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东缘。东部涟水自西向东注入湘江,西部资水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农产以稻为主,并产小麦、甘薯、油菜籽、柑橘、花生、茶叶、黄花菜、烟草、辣椒等。林产有杉、松、楠竹等。特产有永丰辣酱、新化苡米。矿产有煤、锑、锰、铁、锌、铜、金、石膏、大理石等。工业产品以钢铁、原煤、焦炭、水泥、化肥、锑为主。冷水江市锡矿山有“世界锑都”之称。原煤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涟钢是全省第二大钢铁基地。小五金、瓷器、皮革制品、机制纸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洛湛铁路横贯南北,湘黔铁路横贯东西,在娄星区与娄邵铁路呈“十”字相交,潭邵高速、娄涟等高级公路分别经过娄星区。320、207国道分别经过双峰、涟源,1808、1810、1821、1822、1838、1847等六条省道贯穿境内。资水航道新化至琅塘段为柘溪大坝回水变化区,常年可通行15~20吨级船舶,汛期可通行200吨级船舶,琅塘以下为库区航道,常年可通行300吨级船舶。涟水部分通航。纪念地有天华亭、蔡和森纪念馆、罗盛教烈士故居及纪念馆。名胜古迹有波月洞、北塔、黄巢山。1993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娄底市为森林城。


猜你喜欢

  • 曲靖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南宁县(即今云南曲靖市)。辖境约当今云南曲靖、宣威二市及富源、罗平、马龙、陆良等县地。1913年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曲靖路置,属云南

  • 升平社学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北石井镇。社址布局为三路三进的祠堂式建筑。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斗争胜利后,次年把升平社学改组为联合附近各乡共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武装组织。1959年重修旧址。祠

  • 遂川县

    1914年以龙泉县改名,属江西庐陵道。治所即今江西遂川县。以县在遂川江之北,故名。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西部,西邻湖南省。属吉安市。面积3102平方千米。人口52.2万。辖11镇、12乡。县人

  • 官河集

    即今江苏邳州市东北二十七里官湖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邳州: “官河集在城 (今邳城镇) 东南八里。”

  • 百连山

    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百连山在“(麻响长官)司北二里”。

  • 离娄桥镇

    在今江西上高县西七十五里。明置巡司于此。

  • 开平左屯卫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七合营(今内蒙古多伦县境)。永乐元年(1403)废。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于七合营,治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北。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

  • 金太祖陵

    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陵寝。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支脉云峰山麓。《金史·太祖纪》 载: 天辅七年 (1123) 八月 “戊申,上崩于部堵泺西行宫,年五十六”。部堵泺西行宫在今吉林松原市 (旧

  • 山商县

    1946年8月陕甘宁边区由山阳、商南二县析置,治所在竹林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竹林关)。1948年8月裁撤。旧县名。豫西解放区设。1946年由山阳、商南两县及丹凤县部分地区析置,治今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

  • 东省

    指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民国二十年《东北年鉴》:“所谓东省,即指奉、吉、黑而言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合同,首始用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