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斤山
又作秦山。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之大青山。《隋书·突厥传》:开皇二十年(600),“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乱。遣太平公史万岁出朔州以击之,遇达头于大斤山,虏不战而遁”。
古山名。又称秦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中段大青山。《资治通鉴》:隋开皇二十年(600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隋将史万岁“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即此。
又作秦山。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之大青山。《隋书·突厥传》:开皇二十年(600),“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乱。遣太平公史万岁出朔州以击之,遇达头于大斤山,虏不战而遁”。
古山名。又称秦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中段大青山。《资治通鉴》:隋开皇二十年(600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隋将史万岁“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即此。
金世宗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支脉云峰山麓。
又名芳亭。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三月,“沙陀以精骑邀之,屠杀殆尽,自柳子至芳城,死者相枕”。胡三省注:“芳城,《新书》作芳亭。”又作芳亭。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北。唐咸通十年(
即隆城山。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唐杜佑 《通典》 卷175仪陇县: “今县城在崇城山上,凭险为理,即梁崇城郡城也。”
①即今广东佛冈县驻地石角镇。清嘉庆十六年(1811)为佛冈厅治。1914年为佛冈县治。道光《佛冈厅志》卷1:“治西廓外二里许设石角墟。”②即今广东花都市(新华镇)东流溪水滨石角村,隔河与广州市接界。清
①北魏行宫。有二: (1) 在今河北涿鹿县南桥山下。 《魏书·世祖纪》: 神䴥元年 (428),“八月, 东幸广宁, 临观温泉”。 神䴥三年 (430)春正月,“癸卯,行幸
①元置,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新安岭。②元置,在今江苏无锡县东南新安镇。
1930年改哈巴河设治局置,属新疆省阿山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哈巴河县。以哈巴河而得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西北边陲、阿勒泰山脉南麓。属阿勒泰地区。面积8430.3平方千米。人口7.9万。
即岭南。又称领表、领外。指五岭以南地区。即“岭南”。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贞观元年 (627) 废。
即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五十里神垕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四月,土匪李汰春等 “由叶县、舞阳至禹州神垕镇,架人勒赎”。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