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同市

大同市

①又称南市。隋东都三市之一。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西南部。《大业杂记》载:“大同市周四里,在河南县西十里。”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说:此市“周四里。市开四门,邸一百四十一区,资货六十六行”。唐迁于固本坊,改称西市(旧大同市在其东北,唐改大同坊)。

②1949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大同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山西大同市。同年8月改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北部、长城南侧。面积1.41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080平方千米)。人口295.9万(市辖区139.9万)。辖城区、矿区、新荣、南郊4区和阳高、天镇、广灵、灵丘、大同、浑源、左云7县。市人民政府驻城区。为中国北方历史名城和军事重镇。秦于今市区东北古城置平城县,属雁门郡。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孝武帝拓跋珪自盛乐迁都于此。北齐为恒州治。唐为云州及云中县治。辽为陪都,析云中县置大同县,后为大同府、路治。《寰宇通志》:大同府“以在大同川,故名”。1949年由大同县析设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直辖市(地级)。1952年为山西省辖市。1958年由晋北专区代管。1961年复为山西省辖市(地级)。1970年由雁北地区代管,1972年为省直辖。1993年雁北地区撤销,所属大同、天镇、灵丘、阳高、左云、广灵、浑源等县划入。地处大同盆地西北部。桑干河、御河、十里河、浑河、南洋河、西洋河、壶流河、唐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小麦、莜麦、豆类、薯类、甜菜、胡麻、白麻为主。矿产有煤、铁、金、铜、石灰石、高岭土、石墨、白云石、云母、大理石、耐火黏土等。特产铜火锅。有“煤都”之称。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制糖、食品等工业。同蒲、京包、京原、大秦铁路和108、109、208国道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观音堂和天镇慈云寺、灵丘觉山寺、阳高云林寺、浑源悬空寺、永安寺、北岳恒山等。


猜你喜欢

  • 鄚城驿

    明洪武九年 (1376) 置,属任丘县。即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莫亭县置,在今河北省任丘市北鄚州镇。

  • 羊圈子谷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羊圈子谷“在绥远城东北六十六里。蒙古名衣马图”。

  • 南泉寨

    即今山西沁县西南南泉乡。《清一统志·沁州》 “道兴寨” 条下: 州西南 “六十里有南泉寨”。

  • 刘家庄

    ①在今江苏沭阳县东南。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22宿迁县“㟃峿镇”条下:“《志》云,县东北百二十里有刘马庄关。一作刘家庄。有巡司。又东北百八十里而至海州。”②即今山东即墨市西北刘家庄

  • 昌溪村

    即今安徽歙县南昌源河西岸昌溪乡。清乾隆 《歙县志》 卷1 《都鄙》 有昌溪村。

  • 龙宝潭

    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方舆纪要》卷69武隆县:龙宝潭“在县东北七十里。林箐幽绝,入可十里。平沙旷野, 自为一境”。

  • 广阳水

    ①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小清河。《水经·圣水注》:“圣水又东,广阳水注之。水出小广阳西山,东径广阳县故城北。又东福禄水注焉。水出西山东,南径广阳县故城南,东入广阳水,乱流东南至阳乡县右注圣水。”《清

  • 龙街山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6广通县:龙街山在“县(治今广通镇)北七十里。有龙街洞,为县之胜”。

  • 行村寨

    即今山东海阳县西南行村镇。明于此置巡司,属莱阳县。清属海阳县。1984年设行村镇。

  • 汴洛铁路

    从今河南开封市至洛阳。全长约184公里。因开封古称汴京,故名汴洛。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动工修建,宣统元年(1909)建成。后为陇海铁路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