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里
即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坨里镇。清光绪《顺天府志》 卷29房山县: “北三十二里它里村。” 民国 《房山县志》 卷2作坨里。有坨里煤矿支线通此。
即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坨里镇。清光绪《顺天府志》 卷29房山县: “北三十二里它里村。” 民国 《房山县志》 卷2作坨里。有坨里煤矿支线通此。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方舆纪要》卷48巩县:“俗传吕布军虎牢,饮马于此。”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湖北随州市。西晋属义阳国,寻为随国治。南朝宋泰始五年 (469)改为随阳县,为随阳郡治。南齐复改为随县,为随郡治。西魏为随州治。隋为汉东郡治。唐复为随州治。明洪武二年 (13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十里潭湾镇沅江南岸。《清一统志·辰州府》:大酉观“在辰溪县南大酉山下。宋祥符间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重建。旧为游览胜地。观旁有大酉洞。
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南五十六里,香口河入长江之口。《方舆纪要》 卷27东流县: 香口镇在“县西南四十里。西北去安庆府望江县三十里。宋末尝移望江县治此,元复还旧治。今有香口巡司”。古镇名。即今安徽省东至县西
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北。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移即墨县雄崖巡司驻此,称为福山海口巡司。
一名严陵山。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四十里。《后汉书·严光传》: 严光 (字子陵) 南归,“耕于富春山”,即此。山上有严子陵钓台,临江有严子陵祠。
即今四川昭觉县西南四开乡。民国《昭觉县志》卷2:四块坝“平原沃壤,地气温和,汉夷杂居,宜设县佐”。即此。
唐贞观十五年(641)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南。南宋后废。即“卿州”。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水经·洛水注》: 武里水 “南出武里山”。即此。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西和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川县境。贞观二年 (628) 省入安民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境。贞观二年(628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