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和政县

和政县

①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同和县置,为洮城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隋属临洮郡。唐属岷州,上元二年 (761) 没入吐蕃。

②1929年析临洮、临夏二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宁河堡 (今甘肃和政县)。


(1)古县名。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同和县,宣政元年(578年)改为和政县,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属同和郡。隋属临洮郡。唐属岷州。上元二年(761年)地入吐蕃,废。(2)今县名。在甘肃省中部、太子山北麓。属临夏回族自治州。面积960平方千米。人口19.1万,有汉、回、东乡等族。辖4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置宁河寨。崇宁四年(1105年)升为宁河县,属河州。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废县入河州。1929析临夏县地置和政县,治今址,以县境古和政驿得名。1949年属临夏分区,1950年属临夏专区,1956年属临夏回族自治州。1958年广河、康乐二县并入,1961年复析出另置。南部为太子山地,北部为黄土丘陵,广通河及其支流牙塘河、新营河流贯。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小麦、青稞、豆类、马铃薯、大麻及党参、大黄、当归等药材。林、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铜、锑、铅、锌、金等。工业有采矿、农机、亚麻、粮食加工等,编织为重要副业。临蒿、康临公路经此。南部有松鸣岩风景区。


猜你喜欢

  • 滔河

    在今湖北郧县东北。为丹江支流。《清一统志·郧阳府》: 滔河 “在郧县西北一百七十里。自陕西商州商南县流入,东一百四十五里至盘道保,流入河南南阳府淅川县界”。丹江支流。在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处。凡遇

  • 百顷山

    亦名仇池山。即今甘肃西和县南之仇池山。《宋书·氐胡传》:东汉末陇右豪族杨腾子杨驹居仇池,“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为盐”。即仇池山。

  • 大庸卫

    明洪武九年(1376)改羊山卫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羊山卫,后以屯饷艰阻,改置今卫。临庸水之阳,名曰大庸。”建文改永定卫。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治今湖

  • 东零丁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东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零丁礁。1947年改名东礁。

  • 杜甫草堂

    ①亦名浣花草堂。在今四川成都市区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故居。唐乾元三年(760)诗人在此盖草舍居住,即诗中所云“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北宋元丰间,在旧址建祠宇,近梵安寺,成为成都

  • 栗子关

    ①在今安徽金寨县西南境。《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 “铜罗关” 条下: “又栗子关亦在县东南百四十里,接罗田界。以山多栗而名。”②在今湖北罗田县北一百八十里。《方舆纪要》卷76罗田县 “岐岭关” 条下:

  • 杨家洚镇

    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七十二里杨洚镇。清光绪《续修京山县志》卷16《变乱》:同治六年(1867)四月,提督鲍超击捻军,“大胜于杨家洚”。

  • 赤磨镇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七月,“扶州刺史蒋善合击吐谷浑于松州赤磨镇,破之”。即此。古镇名。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北。唐武德七年(624年),扶州刺史蒋善合击吐谷浑于松州赤磨镇

  • 少室山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为嵩山之西部。《山海经·海内东经》:“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水经·颍水》:“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魏书·地形志》 阳城郡阳城县:“有少室山。”《元和志》卷5登封

  • 晋安乡

    即晋安寨。在今山西太原市南。《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元年 (936),“张敬达将兵三万营于晋安乡”。即此。即“晋安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