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向阳镇

向阳镇

即今吉林柳河县西南百二十里向阳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北有向阳镇。


(1)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中部。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人口 8170 万。又名向阳店,简称向阳。因该村位居背风向阳的交通要道处,为集贸中心,店铺多,故名。1951年属太原市第三区,1953年设向阳乡。1958年为郊区向阳公社。1984年设镇。地处汾河中游东岸平原。产玉米、高粱、大豆、稻。有食品、建材、保险柜等厂。有市郊铁路专线经此。公路通阳曲、太原等地。(2)在吉林省榆树市东部。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泡,人口 2050。1949年为向阳区,1956年设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主产玉米、高粱。有农具、制砖等厂。开于公路经此。(3)在吉林省柳河县西南部。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人口 1140。因地势为向阳坡,故名。1961年设向阳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玉米。有帆布、农机修配等厂。柳新公路经此。(4)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中南部、拉林河北岸。面积360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山屯,人口 2400。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称第三区,伪满设村公所。1949年改第十三区。1956年改中心乡,1958年改向阳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改镇。产玉米、大豆、稻等。有造纸、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公路通五常和吉林省舒兰市等地。(5)在黑龙江省鸡东县东部。面积37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村,人口 2810。原名半截河。1946年设向阳区,1950年改第三区。1956年改向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穆棱河流经。产玉米、小麦、大豆、稻、烤烟、甜菜等。是县粮食主产区之一。特产木耳、蘑菇等。有农机修造、建材等厂。公路通鸡东、永安等地。(6)在江苏省启东市东部、协新河两岸,东临黄海。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村,人口 4100。1957年合并东进、建新等乡为向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1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油菜籽等。有建材、轻工、海产品加工等厂。惠海等公路经此。(7)在湖南省衡南县中部偏南。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桥,人口 8000。驻地原名观音桥,以镇北石桥桥头旧有观音庙得名。1966年改名向阳桥,故名。1950年为观音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为观音公社,1966年为向阳公社。1981年置镇。1984年向阳公社并入,1995年云市乡并入。主产稻,并产茶叶、油茶、甘薯、豆类。有农场、牧场、渔场、茶场。有机械、氮肥、电机、电子仪器、酿酒、建材、彩印等厂。设有圩场,为县南部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京广铁路、107国道经此设站。湘江、耒水可通航。(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中部、布柳河畔。面积480平方千米。人口1.6万,65%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向阳街,人口 2350。因驻地地势较开阔,且阳光充足,故名。1950年为向阳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区。1969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原为天峨县人民政府驻地。产稻、玉米、油茶、油桐、板栗、山楂等。盛产云木耳、烤烟等。有农具、榨油、木材加工等厂。县中部大农贸集市,有公路通县城和乐业。(9)在四川省广汉市南部。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场,人口 2500。因朝向古湔阳故城而名。1949年为向阳乡,1958年为公社,1980年复乡,1986年改置镇。有化工、冶金、造纸、机械等业。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宝成铁路、川陕公路经此。有三国魏将邓艾、蜀汉名将马岱和邓芝墓碑。(10)在陕西省紫阳县中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 7940。镇人民政府驻悬鼓湾,人口 3120。清乾隆年间因湾畔有一巨石形似悬挂石鼓得名。1950年设高月乡,1956年太平乡并入更名太月乡,1963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89年设向阳镇。以东侧向阳火车站得名。主产玉米、稻、小麦,盛产柑橘、蚕茧、茶叶、油桐。有茶叶初制厂、砖瓦厂。紫渔公路、襄渝铁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法块山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16禄劝州: 法块山 “四面削立,惟东南有一径,可容单骑。旁有裒阿龙山”。

  • 吉阳山

    ①一名三姑山。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黟山主峰之一。《方舆纪要》卷28黟县:吉阳山“今名三姑山。高三百三十仞,周三十里,有三峰鼎峙。吉阳水出焉”。②一名吉山。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南。《元和志》卷27

  • 彩 (綵) 衣堂

    在今江苏常熟市 (虞山镇) 翁家巷门2号。晚明建。清道光间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 (翁同龢之父) 故居, 取老莱子 “彩衣娱亲” 之意命名。道光十五年 (1835) 巡抚陈銮书匾额。堂内结构和彩绘雕饰极为

  • 宜山

    ①在今浙江临海市西。《方舆纪要》 卷92台州府: 宜山在 “府西六十里。其巅平衍,良畴可千顷,潭瀑沾溉,旱不能灾”。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北一里。《元丰九域志》 卷9:宜州龙水县有宜山。《方舆纪要》 卷10

  • 九卿陂

    又称菏泽、龙池。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史记·夏本纪》:“导菏泽。”《正义》引《括地志》:“菏泽在曹州济阴县东北九十里定陶城东,今名龙池,亦名九卿陂。”

  • 茅氏

    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晋戍茅氏,殖绰伐茅氏,杀晋戍三百人。孙蒯追之,弗敢击”。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

  • 南尹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贞观八年 (634) 改为贵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一带。贞观八年(634年)改

  • 宗水

    今青海省湟水中游之别名,因流经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县) 而得名。《宋史·王厚传》: 崇宁三年 (1164),“厚帅大军次于湟,命 (高) 永年将左军循宗水而北,别将张诫将右军出宗谷而南,自将中军趋绥远,

  • 江川驿

    明置,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崇祯七年(1634)江川县迁治于此。1950年县治迁大街(今江川县)。

  • 佛林河

    又作法林河。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入日本海之苏昌河。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6:“法林河,三源俱出松林。其北大山即勒富忒勒库山,为新开湖上源也。此水南流,又合西一水,共三百里许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