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吉州

吉州

①隋开皇中改庐陵郡置,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水县北)。大业初复为庐陵郡。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吉州。永淳元年(682)与县治庐陵县同徙治今江西吉安市。天宝元年(742)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吉州。唐时辖境相当今江西新干、泰和间的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吉州路。元贞元年(1295)改名吉安路。五代以来为瓷业中心。宋时在州南永和市烧造的白、黑两种吉州窑,和宋末的碎器窑,均称佳品。

②金明昌元年(1190)改耿州置,治所在吉乡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乡宁等县地。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乾隆三十七年(1772)复属平阳府。1912年降为吉县。


(1)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治庐陵县(今江西吉水县东北),唐永淳元年(682年)移治今江西省吉安市。因吉水得名。唐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新干、万安两县间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北宋初分东北部置临江军,属江南西路,辖境缩小。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吉州路。宋时在州南永和镇烧造的白、黑两种吉州窑,和宋末的碎器窑,均称佳品。(2)金明昌元年(1190年)改耿州置,治吉乡县(今山西吉县)。属河东南路。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乡宁等县地。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吉乡县省入州。属晋宁路。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属山西省。辖境扩至蒲县等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降为散州,不辖县。属平阳府。1912年改为吉县。


猜你喜欢

  • 润陂镇

    又作润陂市。北宋置,属进贤县。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七十里。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

  • 无棣河

    在今河北沧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沧州清池县:“西南五十七里有无棣河,东南十五里有阳通河, 皆开元十六年开。”

  • 福建镇

    唐方镇名。上元元年 (760) 置,治所在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大历六年 (771) 废。

  • 丹噶尔城

    即今青海湟源县。《清一统志·西宁府二》:丹噶尔城“在西宁县西九十里,周七百七十丈。本朝雍正五年筑,设参将驻防。乾隆九年增设主簿。其路逼西藏,地通青海,兼为番人交易之所”。道光九年(1829)于此置丹噶

  • 高溪市

    即今湖南冷水滩市东北二十一里高溪市乡。旧属零陵县,明曾置巡司于此。

  • 哲勒肯山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之巴扎尔山。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卷27: 哲勒肯山 “国语 (满语),哲勒肯,香鼠也。(宁古塔) 城东二千五百八十五里”。格楞河发源于此。

  • 故关

    ①亦作固关。即今山西平定县东九十里旧关,为古井陉口。《水经·浊漳水注》: 桃水 “东径靖阳亭南,故关城也”。《水经注疏》 谓 “盖井陉关在井陉县东北,而故关在县西,乃井陉西出之口”。唐杜佑 《通典》

  • 升平县

    唐天宝十二年(753)析宜君县西北升平等三乡置,属坊州。治所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以乡为名。北宋熙宁元年(1068)废。

  • 一泉坞

    即一全坞。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注引《杜氏新书》曰:“恕遂去京师,营宜阳一泉坞,因其垒壍之固,小大家焉。”即“一全坞”。

  • 井尾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百里井尾。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