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隘
①又称双溪公馆隘。在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双溪公馆隘“在屏南县北,接政和县界。明万历十七年,以矿徒作乱创建,拨兵防守”。
②亦名双溪口隘。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南双溪。民国《峨边县志》:双溪口隘在“治(今大堡镇)南十里。两河环绕,险要异常”。
①又称双溪公馆隘。在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双溪公馆隘“在屏南县北,接政和县界。明万历十七年,以矿徒作乱创建,拨兵防守”。
②亦名双溪口隘。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南双溪。民国《峨边县志》:双溪口隘在“治(今大堡镇)南十里。两河环绕,险要异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施溪漾头长官司置,属湖广沅州卫。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北下溪侗族乡。六年 (1373) 改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思州府。清以后废。明洪武五年(1372
元置,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北。明废。即今四川省梓潼县西北伯顷。元置,属广元路。明废。
在今浙江青田县城西。《清一统志·处州府》:石门亭“在青田县治西。宋建。王安石记”。
即今湖南长沙市南八里金盆岭街道办事处。为城南第一要隘。清时有防营驻此。
在今广西崇左县南江州镇。《明一统志》卷85江州: 波汉山 “在州治后。山势起伏,如波澜,因名”。
①在今河北兴隆县西。《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李家庄“在墙子岭东三十余里。嘉靖二十二年,总兵郤永出塞袭李家庄,李家庄为朵颜别部,善盗边,然不通北敌。自是以后,往往导之入寇为边患。隆庆初,三卫酋董忽力勾
西汉都城长安苑囿。故址不详。《三辅黄图》 卷4载: “思贤苑,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室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帏褥甚丽。”
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前272) 置,治所在宛县 (今河南南阳市)。《元和志》 卷21:“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曰南阳。” 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湖北丹江口市以东,河南鲁山县以南,河南
亦作哈喇宾。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金史· 太祖纪》: “穆宗亲迓太祖于阿勒锦村。”哈尔滨系阿勒锦的音转。清 《钦定金史语解》 卷3: 阿勒锦 “名誉也”。“阿勒锦” 系女真语 “荣誉”之意。初为小村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六十里。旧为采珠之所。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珠场。明洪武时置巡检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