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拉特
即厄鲁特。明末清初,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等部总称。游牧于今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北地区。
即厄鲁特。明末清初,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等部总称。游牧于今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北地区。
亦作黾厄、 厄、 渑厄、 黾隘、 隘、黾塞。春秋时淮、汉之间重要隘道。即今河南信阳县西南平靖关。《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 冬,
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大历山。《舆地纪胜》卷101德庆州:大力山“在端溪县西”。《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西宁县:大力山“高六百丈,周回二百里。上多产竹木赤籐、南漆,山势雄伟,为西境之望。《旧志》:山在德
俗名戴埠、戴步。北宋置,属溧阳县。即今江苏溧阳市南戴埠镇。《清一统志 · 镇江府二》: 举善镇 “是为入南山路,丹山中所产,载至镇下舟”。古镇名。宋置,即今江苏省溧阳市东南戴埠镇。旧为溧阳县山货集散地
明正统五年 (1440) 改思恩州置,属广西布政使司。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旧城镇。辖境相当今广西武鸣、马山、都安瑶族自治县及平果县东北部地。七年 (1442) 迁治乔利城 (今武鸣县北)。嘉靖七年
在今山西应县东南。《清一统志·大同府》:石峪水“在应州东南三十里。有大石峪、小石峪二水,合而北流,径州城东北,又北合浑河,入桑干河”。
唐贞观元年 (627) 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开元中废。唐贞观元年(627年)以党项部落置,治江源县(今四川松潘县北)。属松州都督府。后地入吐蕃,州废。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江油市东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2《汉中志》:平武县“有关尉。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担出涪,邓艾伐蜀道也”。《方舆胜览》卷70龙州:左担路“自文州界青塘岭至州百五十里。《地理志》: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 班鸠崖 “在卫东百八十里。崖长五十里。望之若城郭”。
春秋时西戎国。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史记·匈奴列传》:“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秦惠王时置乌氏县。
简称甘肃监军司。西夏置,治所在甘州城(今甘肃张掖市)。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