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馆镇
北宋置,属尉氏县。在今河南尉氏县北十五里。后废。
北宋置,属尉氏县。在今河南尉氏县北十五里。后废。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南四十五里越州镇。清康熙七年 (1668) 废。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改越州置,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南越州镇,属云南都司。清康熙六年(
1936年改赤安县置,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以纪念刘志丹烈士而命名。在陕西省西北部、北洛河上游,西南与甘肃省接壤。属延安市。面积 3781 平方千米。人口12.8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保安镇。北
南朝梁改北上洛郡置,治所在上津县 (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为上州。南朝梁以北上洛郡改置,治上津(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辖境不详。西魏改置上州。
又作和罗哈。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多尔米当托夫卡西。清属三姓副都统。《乾隆内府舆图》: 乌苏里江东岸和罗必拉口南有 “呼拉喀噶珊”。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乌苏里江东岸,北至混
元改碉门宣抚司置,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一说在今雅安市。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5天全六番招讨使司:“部落凡六曰:马村、苏村、金村、杨村、陇东村、西碉村、或谓六番之名始此。”明洪武六年
即今蒙古国东方省之哈拉哈河。《魏书·失韦传》: “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又北行十日至啜水。”《新唐书·室韦传》: 塞曷支部 “居啜河之阴,亦曰燕支河”。古水名。又称啜水。即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
在今河南上蔡县东。《方舆纪要》卷50上蔡县:杜沟“旧有沟凡五,东流入于澺水。后汉初,县令杜诗所浚,因名。蔡地西亢而东卑,五沟浚,民始无泛溢之患,故址犹存”。
在今河北河间市。《方舆纪要》 卷13河间府河间县: 青陵桥 “在府东门外。滹沱、滱水诸川,交流并注于城东,此桥为之锁钥。其后桥坏,夏秋水发,辄有涨溢之患。嘉靖间于县南开苏家、徐家二口,分杀水势,而行旅
①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南十余里游仙山。《清一统志·泽州府》: 游仙山 “在高平县南十里”。北宋淳化年间在山上建游仙寺。②一名响山。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西郊之狮子山。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山阜》
即今四川达川市南之州河,为渠江支流。《寰宇记》卷137通川县:东关水“东北自石鼓县界流入,经县南一百六十步,西南流入三冈县界”。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8东乡县:前江“古东关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