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阳

南阳

①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五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②指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河以北地区。春秋属鲁,后入于齐。《公羊传·闵公二年》: “高子将南阳之甲。” 又 《孟子·告子下》: 孟子谓鲁慎子,“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皆即此。

③指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约当今河南济源市至获嘉县一带。春秋时属晋。《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前635),“晋于是始启南阳”。杜注: “在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 战国属魏。《战国策·西周策》: 秦召周君,“将以使攻魏之南阳”。

④指伏牛山、汉水之阳,约当今河南西南部。战国属楚。《战国策·秦策》: “楚败于南阳。”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前272) 于此置南阳郡。

⑤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升南阳防御使置,治所在南阳郡 (今河南邓州市)。次年废。


(1)古地区名。(1)在今山东省泰山以南、汶河以北地区。以在泰山之阳,故名。春秋属鲁,地近齐国,故为齐所夺。《公羊传》闵公二年(前660年):“高子将南阳之甲。”战国属齐。《孟子·告子下》:“遂有南阳。”即此。(2)即今河南省济源市至获嘉县一带。因在太行山南、淮河之北而得名。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战国策·西周策》:“魏之南阳。”即此。(3)在今河南省西南部。战国时分属楚、韩。因地居古代中原南方,位于伏牛山、汉水之阳,故名。《战国策·秦策》:秦惠王时,楚、魏战于陉山,“楚败于南阳”,即此。(2)集镇名。(1)在浙江省乐清市中部、杭温公路南侧。人口 3550。属虹桥镇。因地处田垟南首,故名南垟,后雅化为南阳。种植地仲兰、颠茄等中药材。有化工、服装、缝纫机配件等厂。(2)在海南省文昌市西南部。属文城镇。人口430。为原南阳镇人民政府驻地。1914年建圩。因建于南阳岭下,故名。建国前属南阳乡。1951年建政属文昌县第一区(即文城区)。1957年撤区并乡属南阳乡。1983年为南阳区,1986年建镇。2002年并入文城镇。产稻、橡胶、胡椒、菠萝、香茅等。咖啡种植历史悠久,“南阳咖啡”久负盛名。有菠萝加工、木材加工、制油、肥皂等厂。有公路接文蓬公路。


猜你喜欢

  • 崞县

    ①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五里麻庄。因崞山而得名。东汉末废。西晋初复置,永嘉后入魏,改名崞山县。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平寇县置,属代州。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三年

  • 康庄驿

    在今山东汶上县南三十六里康驿乡。《方舆纪要》 卷33济宁州 “鲁桥镇” 条下: “旧置城东、康庄二驿,今俱废。”

  • 利仁镇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六十里大吉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徙东阿县治此。金为利仁镇。古镇名。即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旧县乡。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东阿县从南谷(穀)镇徙治于此。

  • 芦沟泉

    在今山东济宁市东。《方舆纪要》卷33济宁州:芦沟泉“在州东。流入南阳闸。稍西有托基泉,入枣林闸。又有马陵泉,入鲁桥闸东。《泉志》:自滕县、峄县及曲阜县界之蜈蚣泉,共十六泉,散入鲁桥以下漕河,是为鲁桥圈

  • 梨岭关

    一曰梨关。明洪武初建,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七十里梨岭上。

  • 安都寨

    在今陕西千阳县南,接近箭括岭。《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948),蜀将安思谦进屯散关,“遣马步使高彦俦、眉州刺史申贵击汉箭筈安都寨,破之”。即此。

  • 莫宜峒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七里江头司乡。《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莫宜峒 “在城步县西南。领大猴、大地、茶园等十三砦”。

  • 呼兰哈达

    一名灶突山,俗称烟筒山。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清 《满洲实录》 卷2: 明万历十五年 (1587),努尔哈赤 “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东南河二道: 一名嘉哈; 一名硕里加,河中一平山,筑

  • 阳狐

    ①战国魏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史记·魏世家》:文侯二十四年(前422),“秦伐我,至阳狐”, 即此。②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公四十三年(前413),“伐晋,毁黄城,围

  • 汪陶县

    即��陶县。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应县西。《续汉书·郡国志》 作“汪陶”。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应县西。属雁门郡。西晋永嘉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