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浦县

南浦县

三国蜀汉建兴八年 (230) 改羊渠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即今四川万县市。《寰宇记》 卷149万州南浦县: “以浦为名。” 西魏改为鱼泉县,为安乡郡治。北周改为安乡县,后改为万川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 复改为南浦县。唐为万州治。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万州。


古县名。三国蜀建兴八年(230年)改羊渠县置,治今重庆市万州区。属巴东郡。东晋时移治今万州区东、长江之南。西魏时改鱼泉县,属安乡郡。北周时又改安乡县,属万川郡。后又改万川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南浦县,移治今万州区。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入万州。


猜你喜欢

  • 斜岩山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舆地纪胜》卷159合州: 斜岩 “在石照县东北八十里,高十余里。有石横亘,岩腹如拖修帛,迤长四五里,岩以此得名。环左右百里,望之如积雪,与日相射。下有穴,俗谓之龙洞。水由洞中出。

  • 木耳溪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乌罗司:木耳溪“在司(治今乌罗镇)西南。源出山洞中,其流曲折,东抵平南砦,为九十九渡水”。

  • 张堰镇

    本名张泾堰。俗称张堰。又名赤松里、留溪、张溪。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张堰镇。宋在此置堰,以捍柘湖入海之水。元设浦东场。明初置金山巡司及税课局于此。清设把总驻守。在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部。面积35.1平方千米

  • 新正县

    又作新政县。1934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栒邑县和甘肃正宁县析置,治马家堡 (今陕西旬邑县东北马家堡)。取 “正宁县新正” 之义。1940年迁看花宫 (今旬邑县北看花宫)。1941年徙治杨坡头(今旬

  • 嵩高山

    又称外方山、太室山。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古称中岳。《史记·封禅书》: “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 及秦并天下,殽以东,名山五,首曰 “太室。太室,嵩高也”。《艺文类聚》 卷7 “嵩

  • 福禄镇

    在今广西宜山县西北福禄村。《明史·地理志》 天河县: “嘉靖十三年又迁福禄镇。”(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西南。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移天河县治此。(2)在重庆市梁平县

  • 鲜卑山

    今兴安岭山脉北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鲜卑部族发源地。《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清一统志·科尔沁》: 鲜卑山 “在右翼中旗西三十里,蒙古名蒙格”。前人多以

  • 安北设治局

    1933年改大佘太设治局置,属绥远省。治所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大佘太镇。1942年改设安北县。1931年由大佘太设治局改名,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1942年升县,移治今乌拉特前旗西北

  • 太平海口

    又作太平洲、太平海门。在今越南海防市南太平江口。《明史·安南传》:永乐七年(1409)讨简定叛,“追破(邓)景异太平海口,获其党范必栗”。

  • 色帕尔拜

    即今新疆阿合奇县东色帕巴依乡。《清一统志·乌什》:色帕尔拜“在乌什城西南一百四十里。古木克齐克西三十里,西南通喀什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