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山
即星宿山。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羊子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成都记》云:城北有升仙山,升仙水出焉。相传三月三日,张伯子道成,得上帝诏,驾赤文於菟,于此上升也。”《方舆纪要》卷67成都府成都县:星宿山“即城北之升仙山矣”。
即星宿山。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羊子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成都记》云:城北有升仙山,升仙水出焉。相传三月三日,张伯子道成,得上帝诏,驾赤文於菟,于此上升也。”《方舆纪要》卷67成都府成都县:星宿山“即城北之升仙山矣”。
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西三十里盘江上。《清 一统志·安顺府》: 盘江桥“《(贵州) 通志》: 旧为滇黔孔道,波涛汹涌,不能舟渡,明崇祯间建桥”。
亦名马衔山。即今甘肃临洮县北马啣山,接榆中县界。《明史·地理志》狄道县:“北有马寒山。”《方舆纪要》卷60狄道县:马寒山“其山绵亘数百里,势极高峻,虽炎夏冰雪不消,亦名马衔山”。
1912年改左州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撤销,并入崇左县。旧县名。1912年由左州改置,治左州(今广西崇左市东北左州镇)。1952年撤销,与崇善
①三国吴甘露元年 (265) 分零陵郡置。《元和志》 卷29: “以郡在营水之南,因为名。”寻废。东晋复置,治所在营浦县 (今湖南道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等县地。南朝梁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
亦作木济。清置,即今新疆皮山县东木吉乡。清《林则徐日记》:道光四十五年(1845),三月二十六日,“至木吉军台”。宣统《新疆图志》卷4:皮山县“木吉,即木济城东南一百一十里”。
①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东北江桥镇。民国《东北年鉴》:洮昂铁路有江桥站(即哈拉尔格)。②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江桥镇。清光绪《嘉定县志》卷1:江桥镇在“县治南三十三里十一都, 与上海宝山接壤”。在上海市嘉定
①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清一统志·开封府三》:天桥“在荥泽县广武山水峪之南。壁立数仞,仅容一人,往来高邨者,道必出此,险若登天”。②又称石马桥。即今云南大理市区西郊天生桥。《明一统志》卷86大理府:龙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源出鸦山,其水沏底皆石。旧名冉溪,亦名染溪。唐柳宗元改名愚溪,有 《愚溪诗序》 曰: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内。《清一统志·襄阳府二》 “高斋” 引 《襄沔记》: “襄阳城内刺史宅有高斋。梁简文为晋安王,镇襄阳,日引刘孝威等于此斋,综核诗集,时号为高斋学士。”
即今新疆英吉沙县。《清一统志 ·喀什噶尔》: 英吉沙尔 “在喀什噶尔城南二百里,提斯衮南一百四十里, 逾雅雅尔河、 库森河至其地。 所属地曰赛喇克,又东北境曰察木伦,西北境曰沙玛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