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浍州
唐武德二年(619)改浍州置,治所在翼城县(今山西翼城县)。四年(621)废。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翼城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翼城县等地。四年废。
唐武德二年(619)改浍州置,治所在翼城县(今山西翼城县)。四年(621)废。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翼城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翼城县等地。四年废。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8:“其山陡峻,临玉仙河。经者战惧,因名。”
1912年置,属四川昌都府。治所在今西藏察隅县西北。后改桑昂曲宗。旧县名。1913年由桑昂委员辖地改置,沾桑昂(今西藏察隅县北科麦)。原属川边特别区、西康省、昌都地区。1950年撤销,并入察隅县。
明置,属迁安县。为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冷口。地处燕山山脉青龙河支流冷口沙河谷道, 为控御要隘。《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冷口关在“县北七十里。明初,三卫贡道由冷口入。有关城……《志》云:东
北宋置,属滏阳县。在今河北磁县北二十里。范成大《揽辔录》:台城镇“故城延袤十数里,城中有灵台坡陀,邯郸人春时倾城出祭赵王歌舞台上。城旁有廉颇蔺相如墓”。(1)在山西省五台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
亦名葛山。即今四川梓潼县西北卧龙镇之卧龙山。《新唐书·地理志》: 梓潼县 “有亮山”。《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葛山 “旧名亮山。在梓潼县北二十五里”。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北丘垭乡。清道光《南部县志》卷2:北路“丘垭场离城二百里”。
又作觉莫、觉母、觉穆、足木宗、角木宗。治所在今西藏林芝县西北足木。“觉木”,藏语意为神母。即“足木宗”。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五十里城山村。《战国策·楚策》:范环对楚王曰:“且王尝用滑于越而纳句章。”秦置句章县。
即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南扎克奇山。《清一统志·黑龙江》:扎克达齐山“在墨尔根城(今嫩江县)西北二百三十里”。
北宋置,属德顺军。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屯家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