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鹿城关(今湖北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北)。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陈置,治所在赭圻城(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三十里)。领南陵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废。
③北齐改湘州置,治所在新化县(今湖北大悟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④明永乐五年(1407)属北江府。治所在新福县(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多福)。辖境相当今越南永富省与河北省相连部分地。宣德二年(1427)后入安南。
南朝陈置,治南陵县(今安徽贵池市西南)。辖境约今安徽省铜陵、青阳、石台等市县地。隋平陈废。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鹿城关(今湖北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北)。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陈置,治所在赭圻城(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三十里)。领南陵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废。
③北齐改湘州置,治所在新化县(今湖北大悟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④明永乐五年(1407)属北江府。治所在新福县(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多福)。辖境相当今越南永富省与河北省相连部分地。宣德二年(1427)后入安南。
南朝陈置,治南陵县(今安徽贵池市西南)。辖境约今安徽省铜陵、青阳、石台等市县地。隋平陈废。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中游右岸阿剌尔山地区。后废。
史河支流。在今安徽六安市西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6六安州: 溶水 “源出齐头山,西北流入固始县界,合于史河”。
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惠州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二十里察罕城。永乐元年(1403)废。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惠州置,治今河北省平泉县西南会州城。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平泉县南部
北宋天圣元年(1023)改通利军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明道中复为通利军。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通利军置,治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明道中复为通利军。
①指今四川简阳市一段之沱江。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大安中,李雄攻成都,“闰十二月,(罗)尚粮运不继,而被急攻,夜退, 由牛鞞水东下,留牙门张罗持城终夜”。《水经·江水注》:洛水“又径犍为牛鞞县
清雍正三年(1725)改平虏卫置,属朔平府。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平鲁城镇。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平鲁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亦谓之大溪。《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龙底江“其上源为包溪、铺溪,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绕府前入思南府界,注于乌江”。
又称青济铁路。清光绪二十五至三十年(1899—1904) 由德国修筑,自今山东青岛至济南。全长394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日本占据,后收归国有。在山东省境内。东起胶州湾畔的青岛市,经潍坊、淄博至
即浣江。今浙江浦阳江流经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河段。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元兵 “拔晋阳义和寨,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元兵拔晋阳义和塞,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