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坼镇
即八坼镇。今江苏吴江市南二十里八坼镇。
即八坼镇。今江苏吴江市南二十里八坼镇。
在今广西桂平县东一里。《明一统志》 卷85浔州府: 铜鼓滩 “在浔江中。滩有五,曰碧滩、弩滩、思傍滩、斫石滩,并铜鼓为五,水石险隘,有声如鼓”。《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浔江” 条:“《志》 云
唐武德三年 (620) 置,为凉州治。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与姑臧同城分治,神鸟理西,姑臧理东。贞观元年 (627) 废。总章元年 (668) 复置,改名武威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神鸟县。广德元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北八里邙山翠云峰上。唐高宗乾封元年(666)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故唐代称上清宫为玄元皇帝庙,又因避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或称太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 《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江水 “在兴国县北。 源出覆笥山, 东南流至方口,合方太水,又合宝石、早溪、鳌源、龙上、池源诸水,又南径县东,合黄田水,又南至东涧口与潋江
在今山东单县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2单县:大陵山“地高耸,水不能啮。俗谓之土山。山下有长堤,以捍黄河”。
亦作人复县。西魏改鱼复县置,为永安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北周天和元年(566)移治今奉节县旧城故永安宫址南,宣政元年(578)还治白帝城。隋为巴东郡治。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奉节
明洪武初置,属平越卫。治所即今贵州福泉县西北二十里杨义司。后属平越府。清以后废。明初置,治今贵州省福泉市西。属平越卫。后废。
①西晋太康初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属晋安郡。治所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南朝梁天监中为梁安郡治。陈天嘉五年 (564) 改为南安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南安县。②东晋安帝时置,属新巴郡。治所在今
北魏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遂平县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遂平县北。属襄城郡。北齐废。
又名思乡岭、辞乡岭、德胜岭、望云岭。即今河北滦平县西南十八盘岭。为辽时出古北口赴中京驿路必经之地。宋路振 《乘轺录》: “下虎北口 (即古北口) 山,即入奚界,五里有关……五十里过大山,名摘星岭,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