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化州

化州

①隋大业末置,治所在化明县(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唐贞观元年(627)废。

②唐置,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西北四十里吕合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市西部地。天宝后废。

③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辩州置,治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2:“隋时即以石龙名县,唐、宋至元,其名屡易,至我朝始定为化,盖亦取诸龙云。”是取“龙有变化”之意。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廉江二市及吴川市大部分地。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为化州路。明洪武七年(1374)降化州府为化州,九年(1376)降为化县,十四年(1381)复为化州。1912年改为化县。

④明永乐五年(1407)属顺化府。治所在利蓬县(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东南部之香水)。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东南部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辩州置,治石龙县(今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化州、吴川、廉江等市地。属广南西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化州安抚司,十七年改为化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化州府,七年复降为化州。以州治石龙县省入。九年降为化县。十四年复为化州,属高州府。1912年改为化县。


猜你喜欢

  • 玉华镇

    金置,属宜君县。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玉华村。在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西北部。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焦坪街,人口 2140。镇以境内有唐玉华宫遗址得名。1997年由金锁乡分设金锁关镇和玉

  • 虹桥镇

    ①亦作红桥镇。即今江苏邗江县东南四十里红桥镇。民国 《江都县续志》 卷1: 虹桥镇 “在县城东南,桥跨扬子桥闸下引河,下游东与佛感洲相接”。②民国时置,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二十六里虹桥镇。(1)在河北省

  • 双店镇

    亦作双甸。今江苏如东县西双甸镇。清嘉庆《如皋县志》卷2:双店镇在“东六十里”。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北部。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双店,人口3000。曾有两店铺,故名双店。1957年建

  • 剅河口

    即今湖北仙桃市西剅河镇。《方舆纪要》卷77沔阳州: 剅河口 “在州西北六十里。剅与穴同,盖水流分泄处,亦曰剅河新掘口,汉水别流所经也。有河泊所,并置剅河驿于此”。

  • 桑江口

    ①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旧属义宁县,明置巡司于此。②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南和平乡。明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南双江河口。明置巡检司于此。

  • 东彭城郡

    南朝梁置,属青州。治所在龙沮县(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废。

  • 乌撒土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乌撒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十六年(1383)改属四川布政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置威宁府。

  • 上封寺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西北祝融峰上。旧为光天观,隋大业中始易为寺。《方舆胜览》卷23潭州:上封寺“在祝融之绝顶。早秋已冰,夏亦夹衣。木之高大者不过七八尺,谓之矮松。上有雷池,题咏甚多”。

  • 伯顷站

    元置,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北。明废。即今四川省梓潼县西北伯顷。元置,属广元路。明废。

  • 贾庄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矿市区贾庄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井陉县图: 北有贾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