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城镇

兴城镇

即今河北迁西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迁安县图:西北有兴城镇。1949年于此设迁西县。


(1)在河北省迁西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4平方千米。人口7.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城,人口 9340。明代筑土城,屡筑屡塌,故名破城。1920年取吉利之意改今名。1946年设县,为县治。1953年设城关乡,1956年改兴城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主产小麦、玉米、甘薯,盛产板栗、核桃、安梨。有服装、针织、链条、阀门等厂。大秦铁路,丰董、三抚公路经此。(2)在黑龙江省肇州县北部。面积310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徐家围子,人口 5440。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徐姓人在此开荒建屯,称徐家围子。1946年设第四区。1956年改兴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是县北部的区域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主产玉米、大豆等。有电器、建材、饲料加工等厂。203国道经此。(3)在广东省兴宁市西南部、宁江中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22.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城老街。南齐析古兴宁县置齐昌县时,仅为城南圩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治于此(原治宁中洪塘坪)。成化三年(1467年)始筑砖城,并设镇。1994年为兴宁市治,福兴乡并入。有纺织、机电、机械、手工艺、被服、塑料和食品加工等厂。“珍珠红”糯米酒有名。广梅汕铁路经此设站,205国道和平松公路在此交会。古迹有大成殿、尊经阁等。潮州会馆、兴宁体育场(旧称大坝里)是周恩来1925年率东征军路过兴宁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猜你喜欢

  • 和硕特部

    额鲁特蒙古四部之一。明末顾实汗率部落由今新疆迁今青海,称青海额鲁特。清雍正间,属西宁办事大臣管辖。游牧地在今青海巴颜喀拉山以东以北,海晏、贵南、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甘肃玛曲县以西地区。

  • 鹿岛

    即今辽宁东港市西南之大鹿岛。东北有小鹿岛。《全边略纪》 卷9: “石城距鹿岛二百里。” 清光绪二十年 (1894) 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与日海军激战于此。

  • 三阳渡

    又名师过渡。在今江西进贤县北三阳街。《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进贤县:三阳渡“相传伍子胥为吴伐楚,师尝经此”。

  • 开丰铁路

    自奉天(今辽宁)开原老城西南石家台,东至西丰。长63.7公里。1925年动工修筑,1927年建成。1945年被拆除。

  • 威远守捉城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达来呼布镇)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肃州酒泉郡: “有威远守捉城。”

  • 长兴县

    ①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吴越改长城县置,属湖州。治所即今浙江长兴县。南宋宝庆元年(1225)属安吉州。元初属湖州路,元贞元年(1295)改为长兴州。明初改长安州,洪武二年(1369)复改长兴县,属湖

  • 兴隆堡

    即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清吴崇光《川藏哲印水陆记异》:“第十四站:住冷碛,行窄路。二十里至兴隆堡,又名龙坝铺, 系大市镇。”

  • 桃源集

    又作桃园集。即今山东曹县西北七十里桃源集镇。旧属菏泽县。《清一统志· 曹州府一》:桃源集 “在菏泽县西南六十里。本朝设督捕同知驻此”。

  • 沈水

    ①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河。《续汉书·郡国志》:广汉县有“沈水”。《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一年(35),岑彭伐公孙述,“辅威将军臧宫与公孙述将延岑战于沈水,大破之”。②即潏水。今陕西泬水。古水名。(

  • 能站

    明初改元撚站置,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东浓河镇。明 《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