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门
南宋临安城北门。吴越国称北关门,俗称百官门。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武林路与环城北路相交处。民国初拆除。
南宋临安城北门。吴越国称北关门,俗称百官门。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武林路与环城北路相交处。民国初拆除。
①东汉建安二十年 (215) 置,治所在九原县(今山西忻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五台、盂县、定襄县及原平县东部与代县东南部地区。西晋元康中改晋昌郡,后复改新兴郡。北魏永安中改永安郡,移治定襄县
在今四川天全县西。《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禁山在“司西二里。两崖对峙,高峻险绝,中有飞流,四时不竭,古谓之禁门关”。
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沔阳州:许家池在“州东南百五十里。……皆江汉支流所汇。联络灌注, 以入于白湖,亦皆掌于河泊所”。
北宋置,属通远军宁远寨。在今甘肃武山县西二十里广吴山下。元丰五年(1082)废。
在今贵州贵定县东北十里。《清一统志·贵阳府》:谷定山“亦谓之蔡苗山。《游名山记》:上有泉,悬崖飞下宛如玉虹,名曰飞泉”。
又作渔梁洲。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南岘首山东北侧。《水经·沔水注》: “襄阳城东有东白沙,白沙北有三洲。……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即此。
即武胜山。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东。《元史·世祖纪》: 至元五年 (1268),“改武群山为武胜山”。
一名马鞍山。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元和志》 卷13交城县: “狐突山,在县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40交城县: 狐突山在 “县西北五十里。有晋大夫狐突庙,因名。县之镇山也,产青铁”。
①即恒山。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史记·赵世家》: “简子乃告诸子曰: 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 即此。西汉因避文帝刘恒讳,北宋又避真宗赵恒讳,改恒山为常山。东汉初平四年 (193) 张燕领导的黑山
一名梁山。即今福建武平县东北梁野山(梁山顶)。《舆地纪胜》 卷132汀州 《景物上》: 梁山“在武平县东三十里。嵯峨险峻,其形叠出耸云间,山上有仙岩、有天莲池、有覆釜石”。明 《寰宇通志》卷47汀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