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伊犁河

伊犁河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注入巴尔喀什湖。《清一统志·伊犁》:伊犁河“古曰伊列河,亦曰伊丽河,又曰帝帝河,即今伊犁河也。东源为空格斯河,西南源为特克斯河,东北源为哈什河,合而西流,名伊犁河。源流共长一千四百里。准部巨川也。南北支流不一,北侧固尔扎河、古尔班察罕水、阿里玛图河、策集河,南侧呼那海博拉河、古尔班哈尔奇拉河,左右交注,合而西流,四百余里,折西北流,又四百余里,南会支河,北行二百里,入巴勒喀什池”。历属中国。清代属伊犁将军管辖。同治三年(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图尔根河注入伊犁河以下河段及巴尔喀什湖划入俄境。而光绪七年(1881)《中俄伊犁条约》更改为以霍尔果斯河注入伊犁河以下河段划入俄境(今属哈萨克斯坦)。


古称伊利水、帝帝河、亦剌河等。伊犁,维吾尔语意为“湿润、舒适、爽快”。上游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有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三源,均出天山,汇合后称伊犁河,流经昭苏、特克斯、巩留、伊宁、察布查尔等地,西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注入巴尔喀什湖。全长约 1500 千米(中国境内441千米,流域面积为5.7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28米3/秒。河水由冰雪和雨水补给。是新疆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两岸土地肥沃,为粮油瓜果之乡。建有十八座水库及多座水电站。


猜你喜欢

  • 声洋水

    亦名清阳河。即今山东烟台市西之白洋河。又名内甲河。《汉书·地理志》 东莱郡腄县:“有之罘山祠。居上(止)山,声洋(丹)水所出,东北入海。”

  • 北津港

    即今广东阳东县南北津港。《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漠阳江”条内:北津港,“《志》云:港在北津山之阳, 阳春、阳江, 众水皆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益东南大海港

  • 史城

    ①即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隋开皇中,史万岁讨南中夷爨翫时,度西洱河,驻师于此。《元史·地理志》:异牟寻“迁于喜郡史城”。《方舆纪要》卷117引《滇纪》:“史城即太和县喜�9

  • 曲陵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石阳县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北。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废。南齐复置,后又废。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石阳县置,治今湖北省汉川市西北麻河镇。属江夏郡。南朝

  • 盐官城

    亦名盐井城。即今甘肃礼县东北盐关镇。《元和志》 卷22长道县: 盐官故城 “在县东三十里,在嶓冢西四十里。相承营煮,味与海盐同”。唐筑,即今甘肃省礼县东北盐官镇。北宋时改盐官镇。

  • 勃伽夷城

    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西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2: 瞿萨旦国 “王城西行三百余里,至勃伽夷城,中有佛坐像,高七尺余,相好允备,威肃巍然”。

  • 舜峰山

    旧名千仞山。在今湖南临武县西三里。明《寰宇通志》 卷56衡州府: 舜峰山 “上平而北垂。昔邑民避难,据其颠筑栅拒守,遗址尚存”。《清一统志· 桂阳州》: 舜峰山 “三面壁立,前开一径,以通上下。山顶平

  • 倘迟顿

    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南十四里新安所。

  • 枫岭

    ①在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廿八都镇。《方舆纪要》 卷89浙江总序: 枫岭 “北为浙、闽分疆之处,相距不过数武,而物候荣落顿觉不同; 沿岭而趋,长松曲涧夹道相属,其险窄处伐木为阑,以便行者,盖亦要隘之地矣”。

  • 石牌隘

    在今福建大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7大田县:“石牌隘在县东南四十里,路通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