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商代都城。传有三亳: (1) 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相传汤曾居此。(2) 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北,相传诸侯于此拥戴商汤为盟主。(3) 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史记·殷本纪》:“自契至汤八迁,汤居亳。” 《太平御览》 卷155引《帝王世纪》 谓即 “今河南偃师县西二十里尸乡之阳亭是也”。

②商、周时邑名,在今河北望都县西北。《左传》: 昭公九年 (前533),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1)古国名。(1)商、周时方国。在今河北省望都县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年):“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2)春秋时西戎建立的国家。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史记·秦本纪》:宁公三年(前713年),“与亳战,亳王奔戎”。(2)商汤都城。《尚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又作“”。《荀子·议兵篇》:“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其地自汉以来主要有以下诸说:一、杜亳说。《史记·六国年表》:“汤起于亳。”《集解》引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南亳说。《括地志》:“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南亳(今河南商丘市东南),即汤都也。”(《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正义》引)三、北亳说。《汉书·地理志》山阳郡薄县(今山东曹县东南)注引臣瓒曰:“汤所都。”《括地志》:“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按:在蒙,即北薄也。”(《史记·殷本纪》“汤崩”《正义》引)王国维亦主此说。四、西亳说。《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尸乡(今河南偃师市西):“殷汤所都。”《括地志》:“汤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河南偃师为西亳,……盘庚亦徙都之”(《诗地理考》卷五《商颂》引,《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正义》引)。五、郑亳说。今河南省郑州市发现早商城址,有人认为即商汤时亳都。


猜你喜欢

  • 石镜山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新唐书·地理志》:杭州临安县“有石镜山”。《寰宇记》卷93临安县:石镜山,“按《山川记》云:临安县有石镜,在山之东峰。又《郡国志》云:径二尺七寸,其光照如镜之照物,分毫不差”。

  • 嗢鹿州都督府

    唐羁縻都督府。显庆四年 (659)以突骑施索葛莫贺部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伊宁市西伊犁河附近 (或说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北楚河附近)。8世纪前期废。唐羁縻都督府。显庆四年(659年)破西突厥

  • 王家井

    在今四川自贡市东南釜溪河西。旧属富顺县,清于此发现新盐井区,产盐次于自流井。

  • 西南潭

    在今广东三水市。《清一统志·广州府》:西南潭“在三水县(治今河口镇城内村)东十八里。江水所汇也。商船多泊于此。其南有老沙洲,一名动星洲”。

  • 文昌县

    ①唐贞观元年(627)改平昌县置,属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寰宇记》卷169文昌县:“取偃武修文之意。”北宋改属琼州。元属乾宁军民安抚司,至顺二年(1331)移治北山都(今文昌县)。明属琼州

  • 平冈镇

    即今辽宁西丰县东北平冈镇。伪满康德五年《西丰县志》卷4:平冈镇在“(县)东北五十里”。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部。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9.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冈圩,人口 9500。建于清道光年间,因

  • 上兰村

    即今山西太原市北上兰镇。同蒲铁路有支线通此。

  • 常山峪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二十里长山峪镇。清置常山峪行宫。

  • 山城子

    即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山城镇。民国《海龙县志》:山城镇“街后山西南坡有古垒一处,山城子以此得名”。旧时商业之盛, 胜过海龙县城。集镇名。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中部。属小市镇。人口 1150。为原山城子镇

  • 罗汉院遗址

    在今江苏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始建于唐咸通二年 (861)。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增建砖塔一对,东曰舍利塔,西曰功德舍利塔,高约33米,七级八面,仿木构楼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