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云镇

五云镇

即今浙江缙云县治。自唐万岁登封元年(695)至今历为缙云县治。1931年置镇。


(1)在浙江省缙云县西部、好溪中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五云,人口2.1万。自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后历为县治。1931年置镇。相传黄帝在鼎湖峰炼丹,驾五彩祥云飞升,镇因此得名。1949年为五云镇,1958年后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1992年仙都乡、城东乡并入。好溪贯流。产稻、柑橘、油茶籽、茶叶。有皮革、家具、木雕、汽修、服装、针织等厂。商业兴盛。房屋多用凝灰岩条石砌筑,依山势错落,为姿容独特的石头城。金温铁路、寿温公路经此,安缙公路终点。古迹有城隍碑,系唐书法家李阳冰篆书。国家级仙都风景区居其东部。(2)在江西省赣县西北部。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五云圩,人口1650。相传明在村建五孔石桥名五眼桥,以桥名村,后演变称五云桥。1950年置五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0年置镇。产稻、西瓜、甘蔗,并产香菇、木耳。有食用菌、建筑、食品加工等企业。105国道经此。(3)在广东省揭西县西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五云新圩,人口3660。相传古代附近有五个仙洞,简称五云。原属陆丰县。1965年划归揭西县,称五云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四周环山,丘陵起伏。为县主要林产区之一,产松、杉、相思树、湿地松、青竹等。有稀土、瓷土等矿。小水电发达。盛产猪苗。揭陆、安前公路在此交会。


猜你喜欢

  • 柳树头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79襄阳府襄阳县: 樊城 “今有樊城关巡检司,在府治西北三里。嘉靖中,移巡司于县东北百二十里之柳树头”。

  • 凭 (憑) 祥厅

    清宣统二年 (1910) 改凭祥州置,属太平府。治所即今广西凭祥市。1912年改为凭祥县。

  • 老岸镇

    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五十二里。旧属滑县,明、清置巡司于此。

  • 石渠县

    清宣统元年(1909)于德尔格忒宣慰司极北地区置,属登科府。治所在色许(今四川石渠县)。以境内最大的喇嘛寺色须寺的谐音得名。“石渠”,藏语意为“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色须寺为其后人所建。1913年属

  • 小平津

    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东汉中平元年(184)为镇压黄巾起义,在津上置关戍守,为八关之一。《后汉书·何进传》:中平六年(189),袁绍大诛宦官,“张让、段珪等困迫,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洛

  • 春秋吴邑。在今江苏吴县南。《国语·吴语》:“越之左军、右军乃遂涉而从之,又大败之于没,又郊败之,三战三北,乃至于吴。”古邑名。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南。《国语·越语上》:越王勾践“是故败吴于囿,又

  • 广宁左屯卫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属辽东都司。始治辽宁辽河西,永乐元年(1403)徙治广宁中屯卫城(即今辽宁锦州市)。清康熙三年(1664)改为广宁府。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初治于辽水西岸,后移

  • 三魁镇

    即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五十里三魁镇。《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三魁镇“在县南三魁山。洪武初置洋望巡司,属平阳县。二十四年改置三魁巡司,景泰三年改今属”。在浙江省泰顺县南部。面积64.8平方千米。人口2万。

  • 龙岩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龙岩县为直隶州,属福建省。治所即今福建龙岩市。辖境相当今福建龙岩、漳平二市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龙岩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龙岩县为直隶州,治今福建省龙岩市。属福

  • 胜因寺

    旧名美笃喇麻寺、美都喇嘛寺。在今四川小金县南山坡上。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重建,四十五年 (1780) 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