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龙山

云龙山

①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9徐州:云龙山,“《志》云,山出云气,蜿蜒如龙,因名。其东南岭有大石佛,俗因谓之石佛山”。

②在今江西瑞金县南。《寰宇记》卷108瑞金县:云龙山“在县南五十里。约高十丈,山纯石,泉窦甚多,遇旱不涸。南北有二门,最险,可避乱”。

③在今云南牟定县西二十里。《清一统志·楚雄府》 引《旧志》:“延袤二十余里。一名文龙山,一名卧龙山,因武侯遗迹而名。文龙川出其下,一名伏虎箐。”

④在今云南安宁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14三泊县:云龙山在“县(今县街)西北十五里。冈峦秀耸,四时苍翠。将雨则云凝其上”。

⑤在今云南蒙自县东。《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云龙山“在县东三十里。回环盘束,几数十里。中有石室,可坐千人。又有石洞,足容百人,经行者夜宿其中。其余危峰森束,林箐深广,岩壑幽胜,不可名状。又北为小云龙山,亦奇峭”。

⑥在今云南建水县东北。《清一统志·临安府》“三台山”条下:“云龙山在县东北九十里。一名回龙山。”


在江苏省徐州市南郊。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千米。由石灰岩构成。最高处海拔135米。东山腰有北魏镌刻的大石佛,唐宋又称石佛山。后以“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改今名。《读史方舆纪要》:云龙山“志云,山出云气,蜿蜒如龙,因名”。古迹有放鹤亭、兴化寺、大士岩院等。西有云龙湖和云龙公园。为风景旅游地。


猜你喜欢

  • 辛章堡

    即今河北新河县东南辛章乡。明嘉靖《冀州志》新河县地理图:东有辛章堡。

  • 长川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阳县置,属纪州。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北安伏乡。大业初属陇西郡。唐贞观三年(629)省入陇城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安阳县改名。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属陇西郡。唐贞

  • 汊涧河

    在今安徽天长市西。《方舆纪要》卷21天长县:汊涧河“在县西四十五里山间,三处于此合流, 由县东北入于五湖”。

  • 粤西

    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广西之别称。因位于古百越 (粤) 地西部而名。(1)地区名。指今广东省西部漠阳江、鉴江流域及雷州半岛地区。包括今阳江、茂名、湛江三市所辖。(2)广西别称。因古为百粤地而得名。

  • 山西

    ①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与当时所谓“关中”同义。楚、汉相争,萧何镇守关中,《史记·太史公自序》 谓“萧何填抚山西”。《正义》曰:“谓华山以西也。”《汉书·赵充国传》:“秦汉以来,山东出

  • 沙井堡

    ①即今甘肃张掖市西北沙井乡。《清一统志·甘州府》:沙井堡“在张掖县西北五十里。东至甘泉驿五十里,西至沙河堡二十里。兼置驿于此”。②即今甘肃兰州市西北沙井驿。《清一统志·凉州府二》:沙井堡“在平番县(今

  • 天平军

    唐五代方镇。唐元和十五年(820)以郓曹濮节度使改名,治所在郓州(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北宋初废。唐、五代方镇名。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置郓曹濮节度使,次年号为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今山东

  • 张把

    即张杷寨。在今四川三台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四年(884),高仁厚讨东川帅杨师立,别将“杨茂言走至张把,乃追及之”,为仁厚所斩。

  • 灵源县

    ①西魏置,属渭南郡。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南二十八里高家。北周废。②辽改渔阳县置,属沈州。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境。金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陕西省渭南市西南。属渭南郡。北周建德中废。

  • 提奚县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东南、开城西北一带。三国属带方郡。西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