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即石窟寺。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三十二里武周山上。上有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造像。其山最高处曰云冈,故称云冈石窟。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16千米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五十三个,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国内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大部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据《水经注·㶟水》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状,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壮观景象,前所未有。后世曾多次修缮,并增建佛寺,尤以辽、金两代规模最大。在中国三大石窟中,此窟以石雕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雕有菩萨、力士、飞天、蟠龙、狮、虎、金翅鸟、植物纹样等,技艺独特,对以后隋唐艺术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雄伟。第五、第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为云冈艺术的精华。东部、西部窟群大部属于晚期作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 冈 石 窟


猜你喜欢

  • 洙湖里寨

    即潴湖集。今河南上蔡县东南洙湖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四年 (1865) 七月,赖汶光军 “乘势攻破上蔡之洙湖里寨、塔桥寨、洪桥寨”。

  • 甘溪镇

    ①北宋置,属新明县。在今四川华蓥市西北永兴镇。②即今江西上饶县南甘溪村。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上饶县南有乾溪。丁文江《中华民国新地图》作甘溪。(1)在湖南省衡东县中部。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

  • 乍丫

    即察雅。在今西藏察雅县东。原系乍丫呼图克图地,属驻藏大臣管辖。清宣统三年(1911)置乍丫理事官。1912年设察雅县。

  • 摺岭

    在今湖南宜章县北三十五里。即黄岑山东麓。两峰对峙,盘折而上。《舆地纪胜》 卷57引《图经》 云: “路登陟盘旋摺叠,故名摺岭。” 明嘉靖时,知县胡勃凿山开道,行者便之。

  • 巽亭

    宋建,在今浙江缙云县南。《清一统志·处州府》: 巽亭 “在缙云县南龙津桥上。宋御史詹适建,苏轼诗: 涛雷轰白昼,梅雪耿黄昏”。宋建,在今浙江省缙云县南。北宋苏轼有诗。

  • 蒲里塘

    在今江苏溧水县南二十里渔歌乡蒲塘桥。《三国志·吴书·濮阳兴传》: 永安三年 (260),“都尉严密建丹杨湖田,作浦里塘”。即此。

  • 信义镇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十五里信义乡。清《乾隆内府舆图》: 渭南县东北有信义镇。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中部。面积434.4平方公里。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信义,人口1400。1949年属离石县五区,195

  • 白狗峡

    一名狗峡。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水经·江水注》:江水“径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 形状具足, 故以狗名峡”。《舆地纪胜》卷74归州: 白狗峡“在秭归县东三十里。据《道经》系七十二福地之

  • 河南街

    即今广东广州市城区南部珠海区,今仍俗称河南。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卷2: 河南,“广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名河南。人以为在珠江南,故名河南,非也。汉章帝时,南海有杨孚者,举贤良,对策

  • 上巴河街

    即今湖北黄州市东北六十四里上巴河镇。清光绪《黄冈县志》卷24《兵事》:同治三年(1864)九月,“僧亲王至上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