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成郡
东晋孝武帝侨置,侨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南朝宋移治均(今湖北丹江口市)。北周废。
东晋孝武帝时侨置,治襄阳县(今襄樊市襄阳区)。属扬州。南朝宋改为实土,治义成县(今丹江口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地。属雍州。西魏改“成”为“城”。北周废。
东晋孝武帝侨置,侨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南朝宋移治均(今湖北丹江口市)。北周废。
东晋孝武帝时侨置,治襄阳县(今襄樊市襄阳区)。属扬州。南朝宋改为实土,治义成县(今丹江口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地。属雍州。西魏改“成”为“城”。北周废。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北松花江与黑龙江会合处附近。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置。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唐曰奋戎城。即今四川南溪县。《宋史·地理志》 南溪县: “乾德中,移治旧奋城。”
东汉永初六年(112)置,在今四川会理县境。《后汉书·孝安帝纪》:永初六年春,“诏越巂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为牧马之所。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即巨平山之北岭。《南史·明僧绍传》: 南朝宋升明中,“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随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竟不 一入州城”。《寰宇记》 卷22海州东海县: 栖云山,“
即今福建平和县西南九峰镇。旧为平和县治。《清一统志 ·漳州府》: 河头中营 “今平和县治。本南靖县地,明正德十四年,南赣抚臣王守仁讨平象湖流恩等 ‘贼’,上言南靖县治,僻在一隅,所辖芦溪、平和、长乐等
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四十里。《寰宇记》卷75依政县:有“牙江水”。《方舆纪要》卷71邛州“邛水”条内:“牙江在州东四十里,源出大邑县凤凰山,东南流至州东合于邛水。其合处有石如象牙,因名。”
即林州。 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436) 置,为绥建郡治。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南。隋开皇十年 (590) 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绥州。贞观元年(627) 又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置
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李远 《青唐录》: “ (青唐) 城之西有青唐水注宗河。”
一名赤洪水。即今山西方山、离石县境内之北川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得离石水口,水出离石山北,南流径离石县故城西,……又南出西转径隰城县故城南,……其水西流,注于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