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郡
①西晋永兴元年(304)置,属扬州。治所在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宜兴、溧阳二市地。隋开皇九年(589)废。
②北魏置,治所在高冢城(今江苏泗洪县西北)。北齐废。
(1)西晋永兴元年(304年)置,治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市地。属扬州。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属南徐州。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2)北魏置,治今江苏省泗洪县西北旧高冢城。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洪泽湖西北部地区。南朝梁改兴安郡。
①西晋永兴元年(304)置,属扬州。治所在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宜兴、溧阳二市地。隋开皇九年(589)废。
②北魏置,治所在高冢城(今江苏泗洪县西北)。北齐废。
(1)西晋永兴元年(304年)置,治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市地。属扬州。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属南徐州。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2)北魏置,治今江苏省泗洪县西北旧高冢城。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洪泽湖西北部地区。南朝梁改兴安郡。
①即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黄河上源星宿海。《资治通鉴》: 唐贞观九年 (635) 讨吐谷浑,“侯君集等进逾星宿川,至柏海”。②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唐开元七年 (719) 置安人军于此。(1)即今青海省黄河
隋开皇七年 (587) 改石邑县置,属定州。治所即今河北曲阳县。唐元和十五年 (820) 改为曲阳县。古县名。隋开皇七年(587年)改石邑县置,治今河北省曲阳县。属博陵郡。唐初属定州,元和十五年(82
春秋时齐邑。即今山东齐河县治。《左传》:宣公十四年 (前595),“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杜注: “桓子,晏婴父。” 《春秋地名考略》:“今济南府齐河县北有晏城,《志》 云,晏婴采邑也。”古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密云后卫 “在县东北百二十里,即古北口也。有城,周四里有奇,雄踞山颠,至为险峻。洪武十一年置守御千户所于此。三十年,改建今卫”。
又称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燕下都城址东部、今武阳台村西北角。为战国时燕下都武阳城址内宫殿台基。
一名永宁江。即今浙江南部之瓯江。发源于今浙江龙泉市南,东经云和、丽水、青田、永嘉、瓯海、乐清六县市, 于温州市东入东海。《元和志》卷26温州:永嘉江“一名永宁江。在州东三里”。《寰宇记》卷99温州永嘉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桑村乡。民国 《重修滑县志》 卷6: “桑村集,距城七十五里。”
又名丁字门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渔翁岛北侧。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丁字门屿“周围不及里许,并无居民,去西屿头有七八里许”。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0富阳县: 屠山村在 “县西南五十里。江南岸有东梓巡司戍守”。
在今江西安义县西。《方舆纪要》卷84安义县:孙虑城“在县南三十里。《吴志》:虑字子智,(孙)权第三子。黄武七年,封建昌侯,筑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