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桑植司
即上桑植长官司。元置,治所疑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
即上桑植长官司。元置,治所疑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石阳县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北。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废。南齐复置,后又废。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石阳县置,治今湖北省汉川市西北麻河镇。属江夏郡。南朝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九十八里其宗。明、清为其宗土千总王氏驻地。清设其宗汛。纳西语 “其宗” 意为江河汇流处。村名。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部、腊普河与金沙江汇合处南侧。属塔城乡。人口390
1914年改长乐县置,属湖北荆南道。治所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五峰山为名。1921年属湖北荆宜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84年改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旧县名。1914年改长乐县置,治今湖北省五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方舆纪要》卷77随州:圣水河“在州西八十三里。……合于涢水”。
亦名大仪山。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北三十里。《寰宇记》卷139仪陇县:仪陇山“在县西三十里。山顶有石铭‘仪陇’二字。俗谓之赤葛山,流江之水出焉”。《方舆纪要》卷68仪陇县:仪陇山在“县西三十里。冈峦回曲,为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始安县置,属渠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一百二十里肖溪镇。大业元年 (605) 徙治其南十二里王家坪。三年 (607) 属宕渠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始安县。②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威远戍置,属资州。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卷52: 威远县 “取威抚远人之义”。大业初属资阳郡。唐属荣州。元初废,后复置。明洪武十年(1377) 省入荣
北宋置,属岳池县。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65广安军:冢宰山“在岳池县东六十里灵溪镇侧”。(1)在浙江省苍南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灵溪,人口4
①地区名。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分设西川、峡两路, 约当今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咸平四年(1001)分为益州(后改成都府)、利州、梓州(后改潼川府)、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一
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干汊河在“县西南三里。或以为即汛水也。……今故流渐堙。汉江水涨,则干汊河与古洋河相通,水落则干,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