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辽宁沈阳市南部。明《辽东志》卷1沈阳中卫:小沈水在“东自浑河分流,至城东折流而南,傍城西流,复入浑河”。《方舆纪要》卷37沈阳中卫:小沈水在“卫西南四十里。东流入于浑河,亦谓之活水”。“四十”之“
辽清宁中(1055—1064)置,治所在混同县(今吉林松原市东三岔河镇东北石头城子)。辖境约当今吉林松原市北部。金初废。辽清宁中置,治混同县(今吉林扶余县东石头城子)。属东京道。辖境相当今吉林省扶余县
又称靖边楼。在今河北蔚县城北城垣上。建于明洪武十年 (1377)。清代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一层楼内的北墙及东、西山墙均有彩绘壁画,内容为道教的 “天宫图”。阁前竖有八通明清重修碑和游记
古水名。移密,又作移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金史·瑶里孛迭传》:承安三年(1198年),“从同判大睦亲府事宗浩为左翼都统,战移密河,胜”;同书《宗浩传》:北击合
①南朝宋末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境。南齐废。②唐武德五年(622)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贞观元年(627)废。
即今河南荥阳市南二十六里崔庙镇。民国《续荥阳县志》 卷1: 县城南有崔庙镇。(1)在河北省阜城县东部。面积89.5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崔家庙。因崔姓主管当地庙会,故名。1958年属王集
北宋置,属府谷县。在今陕西府谷县东北黄河西岸。后废。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府谷县东北黄河西岸。属府州。后废。
①一说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称“三湘”。一说湖南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
①东北三省简称。清西清《黑龙江外纪》卷1:“黑龙江今为东三省之一。”清代,在我国东北地区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与内地省区同,故称东三省。清末改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
又作劳乌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十里处。藏语意为小神。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