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母山
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海中下大陈岛南三小岛。明《郑和航海图》作“三母山”。
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海中下大陈岛南三小岛。明《郑和航海图》作“三母山”。
亦作军脑儿。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元史·宪宗纪》: 七年 (1257),“秋驻跸于军脑儿,酾马乳祭天。 九月, 出师南征。 以驸马剌真之子乞䚟为达鲁花赤,镇守斡罗思”。
明置,属肃州卫。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南九十里金佛寺乡。《清一统志·肃州》: 金佛寺堡,“城在近山,周二里四十丈。今有把总”。
隋开皇九年 (589) 分南安县蒲田地置,属泉州。治所在莆口 (今福建莆田市东南)。明曹学佺 《名胜志》: “旧说邑田多生蒲,故谓之蒲田。其后以邑时有水患,因去水从莆。” 开皇十年(590)废。唐武德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前666),楚军侵郑,“郑人将奔桐丘”。即此。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扶沟县西。《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前666年):楚侵郑,“郑人将奔
①唐至德二年(757)分凤翔县置,与凤翔县同为凤翔府治。治所即今陕西凤翔县。金大定十九年(1179)改名凤翔县。②清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置,属承天府。治所在新港(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市乡)。康熙三
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三十二里大岭寨。《方舆纪要》卷17“榆木岭关”条载:“大岭砦等口,俱有城戍守。”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或作藏如拉。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如拉是藏文音译,意为“分支翼(部)”,其区域东至姜尼扎
①即今海南省海口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置营,设都司防守。嘉庆十六年 (1811) 改设副将。②即今云南昆明市西南海口镇。《清一统志·云南府》 “滇池” 条引 《云南通志》: “去府城西南八十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南弓坝河。《水经·河水注》:“中陵水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谓之沃水……沃水又东北流注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