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岁山

万岁山

①俗称煤山。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明永乐五年(1407)兴建北京宫殿,将拆除元宫殿及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堆积成土山。土山位于纵贯皇城中轴线上,取名万岁山。《明一统志》卷1:西苑“东北有万岁山,高耸明秀,蜿蜒磅礴,上插霄汉, 隐映宫阙, 皆禁中胜境也”。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此山东麓一槐树下。《明史·庄烈帝纪》:“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即此。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为景山。今为景山公园。

②即万安山。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寰宇记》卷104休宁县:“吴避孙休之名,改为海阳县,仍移于万岁山上。”

③又名城山。在今安徽凤阳县城北隅。《方舆纪要》卷21凤阳县:万岁山“在皇城北,城垣经其上。东西有二峰对峙,东曰日精,西曰月华”。

④北宋政和七年(1117)筑,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宋史·地理志》:政和七年(1117),“始于上清宝箓宫之东作万岁山。山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宣和四年(1122)改名艮岳。

⑤即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灵寿山。《水经·耒水注》:千秋水“出西南万岁山,山有石室,室中有钟乳,山上悉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也”。《舆地纪胜》卷57郴州:万岁山,“天宝六年改为灵寿山”。


(1)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隅。原名凤凰山,又名九华山,明朱元璋即帝位后改称万岁山。有东西两峰对峙:西为月华山;东为日精山。昔有明太祖御书“第一山”碑,建有“御书亭”,均毁。(2)又称艮岳、寿峰、寿山艮岳、万寿山。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北宋徽宗时筑,周十余里,高九十步。上建亭台楼阁,下掘池沼。金兵入汴时被毁。(3)“景山”的旧称。


猜你喜欢

  • 新安县

    ①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义马市西石河村。西汉属弘农郡。西晋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升为新安郡。十九年 (495) 仍降为新安县,属河南郡。东魏天平元年 (534) 为新安郡治。北周

  • 析津县

    辽开泰元年 (1012) 改蓟北县置。与宛平县同为燕京析津府治 (在今北京城西南隅)。《辽史·地理志》: “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故名。” 金贞元二年 (1154) 改名大兴县。古县名。辽开泰元年(

  • 普兰行政区

    1914年析马关县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西畴县。民国 《西畴县地志》:“原名普兰,因四周之山多产兰故也。” 1920年改西畴县。

  • 石录墟

    即今广东阳春市西石菉圩。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阳春县图:县西有石录堡。

  • 王均村

    即今河北枣强县东南王均乡。明嘉靖《冀州志》卷1枣强县:王均社“在县东二十里”。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枣强县图:东南有王均村。

  • 中央苏区

    即中央革命根据地。

  • 碌田市

    即渌田市。今湖南攸县西南四十里渌田镇。

  • 洒 (灑)溪

    在今贵州岑巩县北。《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洒溪“源出都素司之马口溪,绕城北而东合于架溪,谓之清江”。

  • 海门岛

    在今江苏海门县境。南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21太平兴国五年 (980),“国初以来,犯死获贷者,配隶登州沙门岛、通州海门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北

  • 关祔水

    又名色河。即今陕西山阳县西马滩河。《水经·沔水注》:关祔水“出上洛阳亭县北青泥西山,南径阳亭聚西,俗谓之平阳水。南合丰乡川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