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帽

黄帽

汉朝时船夫习戴黄帽,称为黄头郎。邓通是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时,只是个头戴黄帽的船工。后因偶然机会得到文帝宠幸,多次获得重金赏赐。邓通官至上大夫。后以“黄帽”为咏船夫之典,亦用以指代佞幸之臣。

【出典】:

汉书》卷93《佞幸传·邓通传》3722页:“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即“棹船”)为黄头郎。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kāo,臀部)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说(通“悦”),尊幸之,日日异。……于是文帝赏赐通钜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颜师古注曰:“濯船,能持濯行船也。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着黄帽,因号曰黄头郎也。”

【例句】:

唐·杜甫《奉酬寇十侍御赐见寄四韵复寄寇》:“南瞻按百越,黄帽待君偏。” 宋·苏轼《瑞鹧鸪》:“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 宋·晁补之《满庭芳·次韵答季良》:“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 宋·周邦彦《蓦山溪》:“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 宋·葛胜仲《水调歌头·下濑惊船驶》:“青鞋黄帽,此乐谁肯换千钟。” 宋·徐俯《浣溪沙》:“黄帽岂如青蒻笠,羊裘何似绿蓑衣。”(注:此以“黄帽”指受宠的近臣。)


【词语黄帽】   汉语词典:黄帽

猜你喜欢

  • 范蠡归

    同“范蠡归湖”。唐温庭筠《和友人题壁》:“三台位缺严陵卧,百战功高范蠡归。”

  • 壁书

    同“壁经”。清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中之下:“所谓书孔氏者,必是壁书本来字体如此。”【词语壁书】   汉语大词典:壁书

  • 沉舟破釜

    同“破釜沉舟”。明朱鼎《玉镜台记.燃犀》:“啮雪餐风,沉舟破釜,敢辞金革苦。”见“破釜沉舟”。明·朱鼎《玉镜台记·燃犀》:“啮雪餐风,~,敢辞金革苦。”【词语沉舟破釜】  成语:沉舟破釜汉语大词典:沉

  • 内举不避亲

    源见“祁奚之荐”。谓荐贤公正。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中国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 刀州梦

    源见“三刀梦”。指官吏调迁高升的梦兆。唐雍陶《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刀州梦,月色江声共一楼。”【词语刀州梦】   汉语大词典:刀州梦

  • 马帐

    同“马融帐”。元丁复《送客》诗:“马帐朋方集,麟经讲未残。”清赵翼《王梦楼挽诗》:“生有笙歌矜马帐,死犹诗句在鸡林。”【词语马帐】   汉语大词典:马帐

  • 挂衣冠

    源见“挂冠”。指辞官。宋刘克庄《最高楼》词:“辛亥后,六请挂衣冠。”【词语挂衣冠】   汉语大词典:挂衣冠

  • 左辅右弼

    《孔丛子.论书》:“王者前有疑,后有丞,左有辅,右有弼,谓之四近。”后以“左辅右弼”指帝王或太子左右的辅佐近臣。晋潘尼《乘舆箴》:“左辅右弼,前疑后丞。一日万机,业业兢兢。”并列 辅、弼,辅佐。①辅政

  • 驽马恋栈豆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曹爽传》:“爽必不能用范计。”裴松之注引干宝《晋书》:“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驽马:劣马,跑不快。栈豆:马枥中

  • 蒙庄说剑

    《庄子.说剑》载:昔赵文王好剑,剑士三千,日夜击剑,死伤者岁百余人。庄子往劝之,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不再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