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飞鸿踏雪

飞鸿踏雪

同“飞鸿留爪”。清袁枚《重过玉山感旧》诗:“飞鸿踏雪痕难觅,司马题桥梦未忘。”


主谓 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以? 应似~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多用于情状方面。也作“飞鸿雪爪”、“飞鸿印雪”。


【词语飞鸿踏雪】  成语:飞鸿踏雪汉语词典:飞鸿踏雪

猜你喜欢

  • 相呴相濡

    呴( ㄒㄩ xū 虚):嘘气。濡:沾湿。呴濡:吐沫。《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鱼互相用吐沫沾湿。后即以“相呴相濡”比喻人同处困境而互相

  • 随厮养

    《史记.张耳陈余传》:赵王武臣为燕军所囚,十余使者去燕,均被杀。一厮养卒主动赴燕军,游说燕将。指出张耳、陈余“‘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

  • 子夏离群

    同“子夏索居”。唐张贲《贲中间有吴门旅泊之什蒙鲁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谢》:“清秋将落帽,子夏正离群。”

  • 蜗牛角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细微之处。多指功名利禄。宋曹冠《念奴娇.县圃达观赏岩桂》词:“堪笑利锁名缰,向蜗牛角上,所争何事?”

  • 口须缄

    源见“三缄其口”。谓慎言谈。明袁宏道《喜苏潜夫至柳浪》诗之三:“暂来犹有禁,佛语口须缄。”

  • 改玉

    同“改玉改步”。《南齐书.高帝纪上》:“姬旦秉哲,曲阜启蕃,或改玉以弘风,或胙土以宣化。”【词语改玉】   汉语大词典:改玉

  • 洒向人间都是怨

    原指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后也指黑暗的政治,使人民怨声载道。语出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田野《吴凤果的故事》(《长江文艺》197

  •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中领会了书中的旨意。 形容人善于读书。语出《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脱:离开。利器:凶利之器。指权势禁令。示:显示,夸耀。 鱼不能离开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随便耀示于人。 意谓统治者应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切不可用权势禁令来耀示威吓人民。语出《老子》三六章:“柔

  • 五袴讴

    同“五袴谣”。唐罗隐《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诗:“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袴讴。”【词语五袴讴】   汉语大词典:五袴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