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明学

阳明学

明代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正德初年因反对宦宫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诛后,移庐陵知县,累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总督两广。曾镇压农民起义,又平定宁王宸濠之乱,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守仁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主张以心为本体,提倡“良知良能”、“格物致知,自求于心”,反对宋代朱熹的“外心以求理”,提出“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说。世称姚江学派,以其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于是就有了“阳明学”的提法。

【出典】:

明史》卷195《王守仁传》5168页:“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猜你喜欢

  • 齿马

    《礼记.曲礼》:“齿路马者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计算国君或诸侯所乘路车之马的年齿(因马年增一齿)者,要处死。后因以为咏马之典。清.梁佩兰《养马行》:“王谕‘养马要得马性情,马来自边塞马不轻。人有齿马

  •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儒林外史》十一回:“总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见“身在江海,心驰魏阙”。《儒林外史》11回:“总是老先生~,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词语身

  • 持麈尾

    源见“麈尾清谈”。手持麈尾。指准备高谈。唐韦应物《假中枉卢二十二书亦称卧疾》诗:“应笑王戎成俗物,遥持麈尾独徘徊。”

  • 绝倒

    源见“三倒”。形容议论精妙,令人佩服之极。唐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少序》:“吾因抚掌大笑,扬眉当之。使王澄再闻,亦复绝倒。”【词语绝倒】   汉语大词典:绝倒

  • 士行折翼

    同“陶侃折翼”。士行,陶侃字。柳亚子《次韵答沫若》:“九天阊阖排云开,士行折翼登三台。”

  • 青牛西去

    源见“紫气东来”。指老子骑青牛西游事。借指出关西行。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诗:“白马东来更达摩,青牛西去越流沙。”

  • 得鹿

    源见“蕉鹿梦”。指虚幻的人世富贵。宋陆游《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之七:“谁知叹亡羊,但喜有得鹿。”源见“中原逐鹿”。喻称取得天下。唐温庭筠《经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

  • 情见乎言

    同“情见乎辞”。《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南朝 宋 裴松之注:“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见“情见乎辞”。【词语情见乎言】  成

  • 禁脔

    《世说新语.排调》:“孝武属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温,磊砢之流,既不可复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须。正如真长子敬比,最佳。’珣举谢混。后袁山松欲拟谢婚(指欲以女妻谢混),王曰:‘卿莫近禁脔。

  • 奔逸

    奔驰。《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逸:亦作“佚”。回:颜回。瞠( ㄔㄥ chēng 撑):瞪目惊视。【词语奔逸】   汉语大词典:奔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