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杖化龙”。指仙游。唐顾况《送李道士》诗:“羡君乘竹杖,辞我隐桃花。”
源见“虎皮羊质”。形容虚有其表。亦用为谦词。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曲艺垂麟角,浮名状虎皮。”
源见“耳食”。指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旧唐书一》:“今人动谓新书过旧书远甚,此耳食之论也。”偏正 耳食,用耳朵吃饭,表示不知食物滋味。仅是听来的言论,并不真正了解,也没确凿根据
同“践阼”。《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乡党逡逡,朝廷便便,践䟭州郡,阶究右坐。”洪适释:“䟭即阼字。”
同“否终则泰”。《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见“否极泰来”。《晋书·庾亮传》:“实冀~,属运在今。”【词语否终而泰】 成语:否终而泰
源见“张耳陈馀”。指经不起考验的势利之交。唐白居易《和雉媒》:“张 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
《周礼.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后因以“询迁询谋”指有关国家大事,征询民众意见。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尚书》之四目四聪,皆由辟门
谓意志不坚定,因而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齐桓公问管仲如何安邦定国。管仲回答道,士农工商四种人不应让其杂处,这样会使语言杂乱,互相影响,改变自己的行径。他认为,对于士,应当使他们文雅安娴,父辈之
指春秋时楚国与吴国女子为争采边地之桑叶而互相仇杀攻打。后用此典比喻因民间争端而引起战祸。当初,楚国边境城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氏少女与吴国边境城女子为采摘桑叶之事争吵,两家发怒,互相仇杀;两国边城的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本谓从低处移到高处。后以比喻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词:“黄鹂休欺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