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阮籍途穷”。清董元恺《念奴娇.西江闻讣》词:“此行何似?似阮郎穷辙,杨朱岐路。”
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宋无名氏《六州歌头.寿徐枢密》词:“想公门桃李,应不弃山樗,愿借嘘枯。”
同“云台”。宋 觉性《题汪水云诗卷》诗:“云阁 麟台一笑间,招得赤松归碧落。”【词语云阁】 汉语大词典:云阁
《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原谓民性如星,星好风雨,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以“毕雨箕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前蜀杜光庭《晋公北帝醮词
同“唇亡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鲍彪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词语唇揭齿寒】 成语:唇揭齿寒汉语大词典:唇揭齿寒
唐开元中西域所贡的宝珠名。唐代段成式《西阳杂俎.物异》:“肃宗为儿时,常为玄宗所器。每坐于前,熟视其貌,谓武惠妃曰:‘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因命取上清玉珠以绛纱裹之系于颈,是开元中罽宾
同“艰鲜”。唐李商隐《赛荔浦县城隍神文》:“嗟我疲民,每虞艰食。”【词语艰食】 汉语大词典:艰食
同“白衣人远”。宋刘辰翁《霜天晓角.和中斋九日》词:“多谢白衣迢递,吾病矣,不能醉。”
唐.张固《幽闲鼓吹》:“乔彝京兆府解试,时有二试官。彝日午叩门,试官令引入,则已醺醉。视题曰《幽兰赋》,不肯作,曰:‘两个汉相对作此题!速改之。’为《渥洼马赋》,曰:‘校些子。’奋笔斯须而就,警句云:
《楚辞》战国楚.屈原《九歌.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东汉.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言已欲服芝草以延年命,周旋山间采而求之,终不能得。”《楚辞》中有“采三秀(灵芝)兮于山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