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
遗佚:谓不被任用。佚,通“逸”。阨:困。悯:忧愁。 身遭遗弃而不怨恨,处境困穷而不忧愁。 形容人的思想旷达。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金.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引》:‘幽忧憔悴,寒饥困惫,一寓于诗,而其阨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者,故在也。”
遗佚:谓不被任用。佚,通“逸”。阨:困。悯:忧愁。 身遭遗弃而不怨恨,处境困穷而不忧愁。 形容人的思想旷达。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金.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引》:‘幽忧憔悴,寒饥困惫,一寓于诗,而其阨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者,故在也。”
同“买骏骨”。清陈维崧《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燕,问谁买骏有如此?”【词语买骏】 汉语大词典:买骏
源见“玉楼受召”。称文人逝世。《花月痕》四七回:“嗣后又知痴珠赴召玉楼,秋痕身殉。”【词语赴召玉楼】 成语:赴召玉楼汉语大词典:赴召玉楼
源见“冯驩弹铗”。谓怀才不遇,欲求改善。清尤侗《挽叶元礼舍人》诗之二:“刀镮有约劳思妇,剑铗无家泣老亲。”
同“燕相说郢书”。清赵翼《放言》诗:“齐谐难尽诬,燕说岂徒诡。”【词语燕说】 汉语大词典:燕说
源见“龙断”。谓登垄而牟取市利。清黄宗羲《明儒学案.江门王右学案之一》:“而墦肉乞饱,垄上罔断,安得为利?”
落红:落花。 落花并非无情之物,它化成春泥,还能起护育新花的作用。 比喻年老退休的人,仍愿为国效力。语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高。危言危行,指高明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孙,即谦逊之义。孔子认为,国有道,尽可以发表高明之言实践高尚之行;如果国无道,高尚的行为虽
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我们娘儿俩今儿一齐死给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钉,肉中刺,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也作【心头刺,眼中疔】。(疔:dīng,一种恶性小疮。)《元曲选.
同“凤凰来仪”。《后汉书.崔寔传》:“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词语凤皇仪】 汉语大词典:凤皇仪
元.石君宝《曲江池》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觔。”因以“绵里针”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也比喻小心珍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