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过分和不及同样不得其正,谓作事须恰到好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个弟子谁更好一些。孔子说,子张的弱点是做事过头,超过了礼的标准;而子夏又过于拘谨,又常常达不到礼的要求。子贡说,这么说来,子张比子夏强一些。孔子说,他俩都一样,做过了头和没有达到一样。

【出典】: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例句】:

《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曲木而求其影之狂也。” 唐·韩愈《改葬服议》:“俭之与奢,则俭固愈于奢矣。虽然,未若合礼之为懿也。过犹不及,其此类之谓乎。”


主谓 泛指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谓行事须恰如其分。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镜花缘》14回:“多九公道:‘据老夫看来:这是“~”。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贬义。用于描写取法不当。→矫枉过正 过为已甚↔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适可而止 不为已甚 妙不可言 初写黄庭


解释犹:如同。指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孔门七十二贤者之一,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春秋时期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办事通达,善于经商,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常救孔子于危难和困顿。师和商也都是孔子的学生。师即颛孙师,字子张,出身微贱,且犯过罪,后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是孔门忠信的楷模。商即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被后人誉为“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相比较,哪一个贤能?”孔子说:“子张做事常常显得过头,子夏做事常常显得不够。”子贡说:“既然这样,那么应当是子张略胜一筹了。”孔子摇摇头,说:“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例句

面对犯罪分子的侵害,不加防卫固然不对,而防卫过当属于过犹不及,也是不对的。


【词语过犹不及】  成语:过犹不及汉语词典:过犹不及

猜你喜欢

  • 才疏志大

    《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魏书.南安王桢东平王略等传

  • 久假不归

    《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认为,尧舜是本着天性自然施行仁义的,商汤和周武王是修身养性勉力施行仁义的,至于五霸,只是假借仁义作幌子,以

  • 别鹤操

    晋.崔豹《古今注.音乐》:“《别鹤操》,商陵牧子所作也。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为之改娶。妻闻之,仲夜起,倚户而悲啸。牧子闻之,怆然而悲,乃歌曰:‘将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远路漫漫,揽衣不寝食忘餐!’后人因

  • 鞭先著

    同“祖鞭先着”。元王逢《奉陪神保大王宴朱将军第闻弹白翎雀引》诗:“为臣义同葵与藿,将军固合鞭先著。”

  • 方外司马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桓温〕引奕(谢奕)为司马。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马。’”后因以称居高官而不拘礼俗的人。《北史.王晞传》:“〔王晞〕性

  • 一笑绝缨

    同“大笑绝缨”。宋陆游《对酒》诗:“疑其不忍去,一笑可绝缨。”

  • 一瓢穷巷

    同“一瓢颜巷”。宋郑侠《次张汉公言怀》诗:“千里瘴乡吾遂客,一箪穷巷子书生。”

  • 漉瓮头糟

    同“漉春醅”。唐姚合《秋日书事寄秘书窦少监》诗:“头巾何所值,且漉瓮头糟。”

  • 奸人妇人之泣

    《孔丛子》卷下《儒服》:“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善。及将还鲁,诣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

  • 盗移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唐.李贤注:“大盗,谓王莽篡位也。《庄子》曰:‘田成子一日杀齐君而盗其国。’”大盗指王莽。后遂用为叛逆篡位之典。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