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贪泉

贪泉

晋书.吴隐之传》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音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指商朝奴隶主贵族伯夷和叔齐,史称贤者。他们因不满武王伐纣的革命,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饿死。)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此事又见《艺文类聚》泉部引王隐《晋书》。

艺文类聚》卷九引盛弘之《荆州记》:“桂阳郡西南宿山,水出注大溪,号曰横溪,水甚深,冬夏不乾,俗谓之贪泉,饮者辄冒于财贿。”

后因以吴隐之酌贪泉的故事作为标榜官吏清廉的典故。所谓酌贪泉而不贪,就是这个意思。唐.王勃《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辄以犹欢。”

南朝.萧绎《荐鲍几表》:“将齐毛玠古人之服,实同吴隐酌水之廉。”


【典源】 《世说新语·德行》“吴道助、附子兄弟”条注引 《晋安帝纪》曰:“(吴)隐之既有至性,加以廉洁,奉禄颁九族,冬月无被。桓玄欲革岭南之敝,以为广州刺史。去州二十里,有贪泉,世传饮之者其心无厌。隐之乃至水上,酌而饮之,因赋诗曰:‘石门有贪泉,一歃重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晋书·吴隐之传》亦载,诗作:“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今译】 晋代吴隐之性情纯真,为官清廉,他的俸禄也分给亲族,以至自己冬天无被。桓玄派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广州城外二十里有地名石门,当地有水名贪泉,传说凡饮过此水的人就会变得贪婪无度。隐之至此,有意酌水而饮,并作诗说:“石门有贪泉,一饮便贪婪。若使夷齐饮,始终心不变。”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官吏廉洁。

【典形】 继吴、贪泉、酌泉、酌贪、酌贪泉、酌泉君有意、泉为吴隐变。

【示例】

〔继吴〕 宋·苏轼《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岚熏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贪泉〕 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

〔酌泉〕 唐·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

〔酌贪〕 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宰剧惭强项之名,酌贪砺清心之节。”

〔酌贪泉〕 元·刘时《端正好·上高监司》:“论宣差清如酌贪泉吴隐之,廉似还桑椹赵判府。”


【词语贪泉】   汉语词典:贪泉

猜你喜欢

  • 相如璧

    源见“完璧归赵”。比喻十分珍贵之物。元王逢《秋感六首》之三:“连城不换相如璧,百结何妨子夏衣。”

  • 沟壑

    《左传.昭公十三年》:“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又《荀子.荣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后因以“沟壑”借指野死之处或困厄之境。《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

  • 醴泉出

    《竹书纪年》卷二“帝尧陶唐氏”:“帝尧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此事又见《尚书中候》。历代记载醴泉出甘露降等国祚祥瑞的典籍很多。后因以“醴泉出”用为象征国祚

  • 清谈挥麈

    源见“麈尾清谈”。形容善于论辩谈玄,意兴飞扬。宋秦观《满庭芳.茶词》词:“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三引晋·郭澄之《郭子》曰:“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语,左右进食,

  • 阮瑀

    同“阮元瑜”。清唐孙华《送惠研溪之官密云》诗:“熟识金闺旧姓名,或有军书烦阮瑀。”【词语阮瑀】   汉语大词典:阮瑀

  •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极为勇敢的人,不鲁莽从事,表面却似懦怯;极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表面却像愚笨。语出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清.谭嗣同《治言》:“观乎昆阳之

  • 壶中阔

    同“壶中天”。唐窦常《茅山赠梁尊师》诗:“上象壶中阔,平生醉里忙。”

  • 登封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天子遣所忠往取书,其妻对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登封草”即登山封禅的文章,泛指歌颂皇帝

  • 白云遏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优美动听。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爽赖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 题驷马

    同“题桥柱”。清张之洞《浣花溪》诗:“鄙哉大桥题驷马,徒以官贵骄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