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① 儒家认为君子所应惧怕的三件事。《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词语三畏】 汉语大词典:三畏
《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后以“放伐”谓用武力讨伐、放逐暴虐君主。明王廷相《雅述》下篇:“揖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词语
《梁书.钟嵘传》:“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究,研究。天人,天道、人事。形容人的学识渊博,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学问皆通晓。后因以“学究天人”作为形容知识渊博的人之典故
同“三神山”。唐李端《雪夜寻太白道士》诗:“蓬 瀛三岛至,天地一壶通。”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战国燕人蔡泽,请唐举相面,“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鼻如蝎虫),巨肩,魋颜(额头突出),蹙齃(紧皱眉头),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
《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后以“日月丽天”比喻光明照耀四方。唐张说《和丽妃神道碑》:“丽者以华美为贵,妃者以配合为尊。《易》云日月丽天,《传》称星辰合度。丽加妃号,我为初。”主谓 丽
同“识荆”。宋苏轼《送张嘉州》诗:“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古时于大路旁设亭舍供行人歇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北周庚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长亭”又常用作饯别送行之处。宋代柳永《雨霖铃》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
同“大隐金门”。唐钱起《过王舍人宅》诗:“大隐心何远,高风物自疏。”【词语大隐】 汉语大词典:大隐
同“鬼蜮伎俩”。《歧路灯》九五回:“这些衙役鬼魅伎俩,千人一状,原也不必挂齿。”见“鬼蜮伎俩”。《歧路灯》95回:“这些衙役~,千人一状,原也不必挂齿。”【词语鬼魅伎俩】 成语:鬼魅伎俩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