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浸。滫( ㄒㄧㄡˇ xiǔ 朽):臭水。兰芷浸在臭水中,比喻受恶质的感染。《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意即如果把芬芳的兰芷浸在臭水里,那么有身分的君子就不
源见“刈蓍遗簪”。谓怀念故物。唐杜甫《水槛》诗:“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长。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并列
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管子·白心》:“~,极之徒仄,满之徒亏。”
同“黍离愁”。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黍离之悲,信哉周室!”见“黍离麦秀”。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也。”【词语黍离之悲】 成语:黍离之悲汉语大词典:黍离之悲
源见“鹿门采药”。指退隐。唐李德裕《春日独坐思归》诗:“岂望图麟阁,惟思卧鹿门。”
同“证父”。唐刘知幾《史通.序传》:“至若盛矜于己,而厚辱其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词语证父攘羊】 成语:证父攘羊汉语大词典:证父攘羊
同“橘中二老”。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寿晏云心》词:“赋长篇,赓短韵,剩谈丛。乱来风日自美,一橘两衰翁。”
同“匕鬯不惊”。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见“匕鬯不惊”。【词语匕鬯无惊】 成语:匕鬯无惊汉语大词典:匕鬯无惊
同“海上鸥盟”。唐陈子昂《宿襄河驿浦》诗:“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