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襄公三年》:“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
同“薏苡明珠”。唐胡曾《铜柱》诗:“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
《五灯会元.石头迁禅师法嗣.药山维俨禅师》:“子之所得,可谓协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原指勒紧腰带,后以比喻忍饥安贫。宋 王廷珪《刘时举主簿相聚月馀赋诗为别》:“且
见〔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同“天孙”。唐鲍溶《霓裳羽衣歌》:“人言天女机上亲手迹,有时怨别无所惜。”【词语天女】 汉语大词典:天女
同“乞墦”。垅,坟墓。清无名氏《双锤记.奠庙》:“神明,神明,我屈身的拜恭,念当初常乞垅,神明的佑侬。”
源见“束之高阁”。谓弃置不用。清黄遵宪《三哀诗.袁爽秋京卿》:“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形容人瘦削。明代周祈《名义考》:“今人谓瘦甚曰‘如柴’柴,豺也。豺体细瘦,棘人骨立,谓之‘柴毁’,豺与柴通。”棘( ㄐㄧˋ jì 亟):有父丧或母丧者的自称,意思是为丧亲哀戚而急的人。
同“钧天广乐”。清朱彝尊《癸亥除日侍宴乾清宫夜归赋》诗:“坐听钧天仙乐后,起看珠斗上阑东。”
同“梨园弟子”。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珍儿者,尤姣媚。”见“梨园弟子”。明·汪廷讷《广陵月》4出:“李龟年率领~叩见爷爷。”【词语梨园子弟】 成语: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