怏怏:因心怀不满而郁郁不乐。一作“鞅鞅”。少主:年幼的国君。 古代指不利于幼主的权臣。语出《史记.绛侯世家》:“条侯(周亚夫)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宋.王明清《挥麈余话》
《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妇姑,媳妇与婆婆;勃谿,家庭中争吵。后用为内部斗争的典故。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
同“贾生涕”。唐杨炯《广溪峡》诗:“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新唐书.李密传》载:许公宇文述受隋炀帝之命,不使李密从事宿卫之事,而劝他以才学取官。密因谢病,专以读书为事。“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
旧题隋王度《古镜记》载:王度从师侯生处得到一面古镜,相传可以辟邪。后来,有一天,镜匣中突然发出悲鸣,犹如龙吟,开匣一看,宝镜已消失了。后因用作咏镜的典实。唐李群玉《古镜》诗:“恐为悲龙吟,飞去在俄顷。
源见“绕指柔”。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要久经锻炼而成。唐冯宿《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主谓 真金需经百炼而成。比喻经过锤炼才能成为有用人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法华经.安乐行品》:“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佛教语。指国王发髻的明珠,比喻第一义谛,甚深法义。南朝梁元帝《梁安寺刹下铭》:
同“贫无置锥”。明归有光《长兴县编审告示》:“乃又议将所谓豪民者优假之,而使单丁只户贫无立锥者,执絷箠楚而代之役,是诚非迂愚之所晓也。”述补 锥,锥子。穷得连插个锥子的地方都没有。语本《庄子·盗跖》:
赭衣:赤色的衣服,罪人所穿。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穿赭衣的,即罪人很多的意思。《汉书.贾山传》:“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赋敛重数,百姓任罢,赭衣半道,群盗满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而听。”【
秦汉时名儒济南(今山东章丘县西北)伏生,在秦朝时曾任博士。汉文帝时,招聘精通《尚书》的学者,当时天下只有伏生一人堪称此任,汉文帝想召他进京。但当时伏生已九十多岁,年老不能走路。于是汉文帝下令让太常(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