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神女冢

神女冢

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引《古今乐录》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在南北朝南朝宋少帝时,南徐地方有一个读书人,有一次从华山畿往云阳去,见客店中有一女子,便油然产生了爱慕之情。因为没有办法通致情意,一时因相思而成疾。他的母亲知道了缘由,心中非常焦急,便来到华山,找到了那位女子。女子一听说,心中十分感念,便脱掉“蔽膝”,让他的母亲拿回去悄悄放在病人床席下。没过几天,书生的病就好了。一天,书生忽然揭开床席见到了“蔽膝”,拿来吞吃后,登时死了。葬时,灵车从华山经过,快到女子家门时,牛竟不肯前行。华山女沐浴妆点而出,歌唱道: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歌毕,棺木应声而开。女子便跳入棺中,一下也断了气。无论家人怎样叩击棺木,也无济于事了。就这样,两家只得把他们合葬在一起,这座坟茔后世便称为“神女冢”。

这是描写江苏句容县北华山近郊一对青年男女殉情而死的故事,具有追求爱情自由的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其中女子所唱的《华山畿》歌,是乐府民歌“吴声歌曲”之一。

“神女冢”后被看做是一个为追求爱情自由而殉情的典故故事。


猜你喜欢

  • 谢氏塘

    同“谢池”。宋侯寘《浣溪沙.次韵杜唐佐秋怀》词:“春梦惊回谢氏塘。箧中消尽旧家香。”

  • 少吴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少昊帝是为玄嚣,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河南道.兖州》:“春秋时为鲁国。按,武王即位,封周公于少昊之墟曲阜之地。”“武

  • 连枝共冢

    源见“相思树”。喻爱情坚贞不渝。明孟称舜《娇红记.晚绣》:“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冢,共冢我也心欢悦。”并列 冢,坟墓。晋·干宝《搜神记》卷11载:战国时,宋康王霸占了舍人韩凭的妻子

  • 鹿死不择荫

    见“鹿死不择音”。明·袁宏道《乞改稿三》:“不则,职之重命,必且重于官,~,微臣有褫无以加焉,在台台必有大不忍者。”

  • 卒岁无褐

    《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东汉.郑玄笺:“褐,毛布也;卒,终也。”“褐”指粗布。《诗经》中以“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感叹生活的困难。后用为咏生活贫困之典。唐.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

  • 堕楼

    源见“金谷堕楼人”。谓感恩殉情。清王摅《侯掌亭移居吴门赋赠》诗:“非关薄命甘投井,总为多情学堕楼。”【词语堕楼】   汉语大词典:堕楼

  • 班笔

    同“班超笔”。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词语班笔】   汉语大词典:班笔

  • 闻虎啸

    源见“虎溪相送”。喻与僧人相别。清程先贞《十月初以事至东皋》诗:“白社归来闻虎啸,《黄庭》写出换鹅群。”

  • 分题击钵

    源见“击钵催诗”。指比试限时成诗。清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分题击钵伫成篇,苦似儿童遭督课。”【词语分题击钵】   汉语大词典:分题击钵

  • 介推焚死

    源见“焚林”。指贤士爱惜名节,宁死不苟求利禄。宋陆游《放歌行》:“介推焚死终不悔,梁鸿寄食吾何病?”【典源】 《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