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瞻前顾后

瞻前顾后

瞻望前面,回顾后面,比喻做事谨慎,考虑周到。后也用以比喻顾虑过多,行事犹豫不决。屈原道,考察历史而又展望未来啊!我完全弄清了人生之途径。坏人怎能信用啊!坏事岂能放纵?

【出典】:

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 南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一》:“若瞻前顾后,便做不成。”


并列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①形容处事谨慎、谋事周密。语本《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红楼梦》37回:“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也作“瞻顾前后”。②形容做事顾虑重重而犹豫不决。邓贤《中国知青梦》:“知青还剩下什么? 还有什么可顾虑? 可~的?”△多用于处事方面。 →思前想后 ↔义无反顾。也作“顾后瞻前”、“瞻顾前后”。


【词语瞻前顾后】  成语:瞻前顾后汉语词典:瞻前顾后

猜你喜欢

  • 易韦三绝

    同“韦编三绝”。宋苏轼《夜梦》诗:“仕不顾留书绕缠,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 走麦城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 鹦鹉诵经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东都有人养鹦鹉,以其慧甚,施于僧。僧教之,能诵经,往往架上不言不动,问其故,对曰:‘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及其死,焚之,有舍利(舍利子,梵语,即佛骨,此意味鹦鹉已成正果)。

  • 孔席不暇暖

    同“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唐韩愈《争臣论》:“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 一瓢乐

    同“一瓢自怡”。明高启《言公井》诗:“一瓢乐未改,庶几回也心。”

  • 三生梦

    源见“三生石”。指前因宿缘的渺茫之事。元钟嗣成《凌波仙.吊施君美》曲:“三生梦,百年身,空只有衰草荒坟。”

  • 问青天

    源见“呵壁问天”。指抒发忠愤。唐韩偓《感事三十四韵》:“丹梯倚寥廓,终去问青天。”

  • 彻缀

    《书.顾命》:“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孔传:“缀衣,幄帐。群臣既退,彻出幄帐于庭。”孔颖达疏:“王病重,不复能临坐此,故彻出幄帐于庭,将欲为死备也。”后因以“彻缀”为帝王死去的婉

  • 骇人视听

    骇:惊,吓。使人非常震惊。又作“骇人听闻”、“骇人闻见”。出自隋王劭的事迹。王劭,见后“迂怪不经”条。据载,他所编的史书常常将一些重要事件与人物遗漏,专载一些无关宏旨的奇谈怪事,文词也十分粗俗,不伦不

  • 梅花面

    同“梅花妆”。宋向子諲《点绛唇》词:“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